班级 号数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应用(34分) 1、请在括号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词语。(8分)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 ),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càn( )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 )视,表现出chì zhà( )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 )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 )的弦响! 2、按要求填空。(10分) ①选词填空。 (1)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 (凄凉、悲凉、凄惨)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 (2)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 (制止、阻止、阻挠)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 (3)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所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 (充足、充分、充沛)。 ②《社戏》的作者是 。冰心“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一篇文章是《 》。 ③《夸父逐日》选自《 》。这个神话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强烈愿望和 意志。《两小儿辩日》选自《 》一书,该文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 的精神 3、下面这段话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用符号加以修改。(6分) 对这次春游活动的意义,大家热烈地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 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活动中,同学的违纪现象比平时下降了一倍多。 4、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字)(4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微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专用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5、课外阅读《鲁摈孙漂流记》了吗?请你用简要介绍一下这部作品某个精彩片段,给个小标题,并作点评。(6分) 标题: 简要内容: 点评: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66分) (一)(28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画线加粗词的意思。(8分) 未几: 间: 虽: 指: 名: 奋: 股: 走: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3分) 于 是 宾 客 无 不 变 色 离 席 3、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学而时习之 B、撤屏视之 C、 卒之为众人 D、于厅事之东北角 4、翻译文中画线句。(6分) (1) (2) 5、第 2段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用波浪线标出第二段中侧面描写句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4分) 6、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①文章的结构和②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各有什么作用?(4分) ① ② (二)(16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罕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却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选段出自奥地利作家 写的《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 创作方面。(4分) 2、文中划线的“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指的是什么?(3分) 3、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4分) 4、文中加点的“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5、“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4分) (三)我的自白——丁肇中(20分 )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1、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3分) 2、在作者看来,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3、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3分) 4、作者的工作态度怎样?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工作态度?(4分) 5、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完全凭兴趣去工作学习成吗?(4分) 6、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4分) 初一年语文单元考试卷 班级 号数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应用(34分) 1、请在括号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词语。(8分)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pīn cù ),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càn( 粲 )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 chēn )视,表现出chì zhà(叱咤 )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 nì)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 zhēng )的弦响! 2、按要求填空。(10分) ①选词填空。 (1)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 (凄凉、悲凉、凄惨)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 (2)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 (制止、阻止、阻挠)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 (3)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所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 (充足、充分、充沛)。 ②《社戏》的作者是 鲁迅 。冰心“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一篇文章是《 观舞记 》。 ③《夸父逐日》选自《 山海经 》。这个神话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 意志。《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一书,该文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下面这段话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6分) (1)对这次春游活动的意义,大家热烈地进行了讨论。(2)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3)活动中,同学的违纪现象比平时下降了一倍多。 (1)进行了热烈地讨论;(2)去掉“通过”或“使”;(3)“下降一倍多”改为“大大减少” 4、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字)(4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微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专用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京剧是徽剧与汉调、秦腔、昆剧融合演变而成。或:徽剧经过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而演变成了京剧。 5、课外阅读《鲁摈孙漂流记》了吗?请你用简要介绍一下这部作品某个精彩片段,给个小标题,并作点评。(6分) 标题: 简要内容: 点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