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附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散步»达标题C卷
    知识掌握
    1.《金黄的大斗笠》一文运用________描写,刻画了姐弟俩的形象,充分表明了姐姐________的性格,展示了弟弟________的性格,有力地凸现了主题。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散步》中这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出一两句你所熟悉的描写初春景象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和另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B.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C.风,总想掀开斗笠,看下面遮着什么。
    D.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能力提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段话中的一“前”一“后”一“叫”一“笑”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前一段话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即“敬老”;后一段话则表现了“我”对孩子的疼爱,即“爱幼”。
    C.“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姐姐的语言,更好地表现了姐姐对弟弟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D.“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段话中“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不能互换,因为“我”与母亲生活的时间长,所以说“早已习惯”;儿子与“我”生活的时间短,尚未养成习惯,但儿子比较懂事听话,所以说“还习惯”。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A.“桂林山水甲天下”,游人置身其中,顿有栩栩如生之感。
    B.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世界体育运动、国际奥委会、北京,真可谓各得其所。
    C.我们要变本加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取得优良的成绩。
    D.进入初中后,我无时不处在兴奋之中,同学们热情友好,领导和老师的关怀更是无所不至。
    3.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
    ①上面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②诗谜一般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这几句话中,“花非花,雾非雾”是抓住了梦的________的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________,“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霞无觅处”则抓住了梦的________的特点。
    4.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金黄的大斗笠》、《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读起来会感到亲切有趣,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的描绘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A
    1.D 2.略 3.C 4.略
    (一)1.,;,。 2.使……受委屈,在文中指不接受儿子走小路的提议 3.尊老爱幼,相互理解 4.“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二)1.略 2.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以捕蟹为业的老艄公和他的儿子;第二部分(第2~5段):写老艄公在风暴到来时的举动;第三部分(第6段):作者由此引发的感想 3.文中的老艄公是一个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的顽强的人 4.①这个句子说明人的命运经常会发生变化,惟独不能缺少的是信心 ②这个句子说明老艄公一生勤劳,以及老艄公乐观的思想性格
    【提示】
    “基础训练”第4题:原文通过描写初春最具特征的景物“新绿”、“嫩芽”、“水泡”来表现初春蓬勃的生命力,使人联想到“生命”,仿句要掌握这一特点,抓住几种最能体现“丰收”特点的景物来具体描写。
    B
    参考答案
    一、1.铺;2.qí; 3.shā二、1.chāi,拆除;zhé,折磨;2.yòu,幼儿园;huàn,幻想;3.ào,难熬;áo,遨游;4.yá,嫩芽;yà,惊讶。
    三、1.熬:忍受,耐苦支持。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委屈:这里是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使儿子受到委屈。四、1. C 2.心理 3.尊老爱幼 亲密和谐 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C
    (一)知识掌握
    1.对话、聪慧有爱心、天真顽皮。
    2.突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召唤,为下文作铺垫。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A
    (二)能力提高
    1.B
    2.B
    3.比喻、不真实、出现的时间、短暂
    4.提示:只要能选取细节,小中见大,体现家庭的温馨和睦即可。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达标题A卷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的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有关诗句。
    (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________”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________
    4.填空。
    《金色花》这首诗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挚爱,孩子幻想自己变成一朵________,把________袭向母亲,又幻想自己的________投在妈妈的书页上,同妈妈________。
    5.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  ),(  )→(  ),(  )→(  ),(  )→茶
    月亮→(  ),(  )→(  ),(  )→(  ),(  )→花
    6.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_______
    (2)老师的话像________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纸船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7.诗人为什么要写自己一只一只地叠纸船?她真正相信母亲能见到这小小的纸船吗?
    8.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请谈谈纸船的象征意义。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达标检测题B卷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dǎo( )告 2.罗摩yǎn( )那
    3.wàng( )记 4.pāo( )下
    二、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诗人________,他曾在1913年获________奖。
    2.《纸船》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当你沐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纸船——寄母亲》中直接抒发对母亲的爱的一节。
    三、阅读理解。
    (一)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xī( )( )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笑,却一声儿不响。
    1.根据拼音写出填空中的汉字,并辨析这两个词的作用。
    2.“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3.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二)
    对岸
    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
    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
    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
    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中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远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选自《新月集》)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题目是“对岸”,若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辞方法和作用是
    ( )
    A.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B.拟人,形象地描绘残阳如血,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
    C.拟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达标检测题C卷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写到“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纸船》一诗中,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开放探究
    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A
    一、1.ban花瓣 bian分辨 bian辩论 dao祷告 chou筹备 wang狂妄 wang忘记 pao抛开 zhi投掷 2.juan juan sha zha zai zai 3.(1)我不告诉你,妈妈。(2)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4.金色花 香气 影子 捉迷藏5.房子——主人 主人——客人 客人——喝水 喝水——茶 月亮——太阳 太阳——大地 大地——花园 花园——花。6.(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二、7.纸船不过是诗人用来寄托相思的一种象征,她只是希望纸船能到达母亲那里而已,并不真的相信,所以才会在后边写母亲在梦中见到小纸船。8.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B
    一、1.祷 2.衍 3.妄 4.抛
    二、1~3.略。 4.《纸船》最后一节
    三、(一)1.嘻嘻 匿“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 2.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作为孩子,他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识自己。但是,他又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寻找时说的,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
    (二)1.第一节:“我”立志做船夫开拓新的世界。 第二节:“我”立志做船夫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第三节:“我”立志做船夫为村民服务,报答祖国母亲养育之恩。 2.本诗表现了“我”甘愿做一名船夫,为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村民服务,报答养育自己的母亲、祖国的深恩的思想感情。 3.不能。“对岸”是诗人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理想的对岸,诗人立志从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对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时也实现自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过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内涵。 4.B
    C
    [四基达标]
    1.印度  泰戈尔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2.D
    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4.“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日夜思念的滋味是难受而痛苦的。
    [能力提高]
    1.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2.略
    [开放探究]
    1.排比  拟人
    2.发展  贡献  牺牲
    3.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C(“芽儿”、“花儿”、“果儿”是青年的象征)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 »达标检测题A卷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
    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 »达标检测题B卷
    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2.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二)迁移过关
    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即)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
    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 »达标检测题C卷
    一、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⑨并:都,全。
    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7.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
    1、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
    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南朝宋 刘义庆
    4、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5、B
    6、⑴ 约定  ⑵ 才  ⑶ 化  ⑷ 一会儿,不久
    7、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B
    1.略 2.略 3.略 4.答案参照“释疑解难”部分的“译文”
    (一)1.①中午 ②通“否” ③拉 ④回头看 2.友 太丘 友 3.无信无礼 4.C 5.略 6.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二)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而王朗正相反。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提示】
    “基础训练”第2题: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到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点将过关”(一)第5题: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可以有不同见解。当然不要忽视元方当时只有7岁。
    C
    一、1.(1)在家里把儿女们聚在一起(2)拉(3)回头看(4)离开 到2.(1)义无反顾(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3.(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4.(1)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天礼 元方入门不顾
    二、5.(1)抛弃他(2)离开(3)病6.(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讲道义的地方。7.本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讲出道理即可,希望能积极思考,另辟蹊径谈看法,但不可悖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