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味美。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内容。 教学札记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味美。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查字典,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骸( )骨 驱壳( ) 裹( )藏 长眠( )葱( )茏 猛犸( )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奇幻: 远古: 骸骨: 乌有: 潜行: 葱茏: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3·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四遍,要公正、美观。 3.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并写下来。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首诗歌讲述了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二学习指导·研讨 (一)导入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齐读,要用感情地朗读。 3.读后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教学札记 2)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4)学生再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 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5) 探究研讨:朗读3~6节,思考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最后一节诗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什么作用? 三.巩固·延伸 阅读课文2~5节,回答下列问题: 1.(1)选文开头的的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2)“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3)“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中的“密码”应怎样理解? 2.检查“读一读,写一些”内容。 3.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四.课后小记: 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教后感 16课《化石吟》答案: 一(略) (三) 3 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2)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3)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5)a.总领全文。b.“黑色的驱壳”指的是化石,这句话是说,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残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留就是生命的信息,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就是破译这些“密码”。C..皱纹就是人生命历程的写真,作者以此来比喻化石随时光的推移,记录了生命的形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的过程。4最后一节诗说石头说话,讲故事,运用拟人手法使诗歌显得亲切、自然,把枯燥的科学道理讲得生动有趣。与第二节诗的内容前后呼应,以问开头,以答结尾,有放有收,使全诗结构浑然一体。三.1.(1)引起读者的思考,自然地引出下文。 (2)是指人类不是造物主创造的,而是由生物进化来的。(3)是指破解生物进化之谜的特殊符号——“化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