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3、语段①中加点的“不幸”应怎样理解?(2分) 14、语段①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哪些事?蕴含着什么深意?(3分) 15、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2分) 16、语段②中“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为什么?(2分) 17、你觉得小弟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几句话吗?(2分) 18、语段⑤中“无可把握的悲哀”应怎样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14分) 骇 世 亲 情 ①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全村人全被埋在地下。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②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儿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儿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③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儿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④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孩……” 18、选文①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有何作用?(2分) 19、选文中小女孩不肯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3分) 20、选文中作者是如何刻画小女孩的父亲和母亲的(请文中找出有关语句)(3分) 21、“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中的“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2、选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24、请写一句赞颂母爱或父爱的诗句(1分) 四、写作园地(50分) 温暖有两种:身体的温暖和心灵的温暖。每个人都曾经感受过温暖。或者是熊熊燃着的炉子,或者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或者是递过来的大衣,或者是柔和的话语。温暖就是舒适;温暖就是被需要;温暖就是亲近;温暖就是认同,予人温暖,自己也更温暖。予人关怀,自己也会得到关怀。予人快乐,自己将更快乐。这是一种境界。 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答案: 一、1、xuànyùn皎 腻 xiè洌 稽 2、①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②使人听了以后感到震惊 ③小心翼翼 ④肃然起敬 3、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③断肠人在天涯 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心》、意大利、德亚米契斯日记体、恩利科 5、略 二、1、丢失逃跑将会 带领 助词“的”代词“他”老人父亲 2、①这一家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 ②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3、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因人而异,惟亲是听 ②能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正确地看待各种事物 看法略 三、1、xián shà 2、略 3、叛逆,放荡不羁但遵守诺言,有悔过之心 4、语言、神态;动作 5、本文以泪光为题,通过一位“问题”少年的转变,揭示出恰当的教育方式才是教育的根本。泪光包含着悔恨、改过之意,更有感激之情。 6、合适。因为良好恰当的教育方式才是转变问题少年改变恶习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