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第六单元达标练习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六单元测试与评估
    一、积累和运用(40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0分)
    淤泥( ) 德馨( ) 跳踉( ) 曳屋( ) 慭\慭\然( )
    隐逸( ) 案牍( ) 犬吠( )  窥之( ) 鲜有闻( )
    益狎( ) 亵玩( ) 甚蕃( ) 远遁( ) 许许声( )
    酥 ( ) 濯 ( ) 噬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8分)
    濯清涟而不妖( ) 陶后鲜有闻( ) 远遁 ( )
    以为且噬己也( ) 谈笑有鸿儒( ) 临易水 ( )
    无案牍之劳形( ) 不可亵玩焉( ) 无白丁 ( )
    中间力拉之声( ) 曳屋许许声( ) 满坐寂然( )
    尽其肉,乃去( ) 山气日夕佳( ) 惟吾德馨( )
    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不同含义。(4分)
    (1)庞然大物也( ) (2)陶后鲜有闻( )
    然往来视之( ) 屡见不鲜( )
    (3)妇抚儿乳( ) (4)手有百指( )
    儿含乳啼( ) 不能指其一端( )
    4.本单元九则作品相关文学常识归纳整理。 (选做其中八个空) (4分)
    作品
    出处
    作(编)者
    作品及作者相关情况
    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⑶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⑷驴不胜怒,蹄之
    ⑸无案牍之劳形
    ⑹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6.课文相关内容理解填空: (6分)
    (1)《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2)《爱莲说》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3)《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6)《黔之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
    7.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它所通的字,并作解释。(2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通“ ”,意为: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通“ ”,意为:
    二、文段阅读训练(40’)
    (一)(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
    斯是陋室( ) 无丝竹之乱耳(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孔子云:何陋之有?
    3.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2分)
    4.“南阳诸葛庐”中的“诸葛”是指 ,“西蜀子云亭”中“子云”是指(2分)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二)(17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异同。(3分)
    晋陶渊明独爱菊( ) 无独有偶( ) 鳏寡孤独( )
    陶后鲜有闻 ( ) 寡廉鲜耻( ) 屡见不鲜(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2分)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2分)
    5.作者借花喻人,文中“菊”、“牡丹”、“莲”分别比喻哪三种人?(3分)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7.分别默写出有关“菊”、“牡丹”“莲”的诗句各一句。(3分)
    (三)临江之麋 (8分)
    临江之人,畋(打猎)得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恐吓)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译:
    ②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译:
    2.从“然时啖其舌”一句你看出了什么信息?(2分)
    3.“麋至死不悟,”它没悟出什么?请写出来,至少两点。(2分)
    三、写作(20)
    以动植物或非生物为主人公,发挥你的想像,编写一则寓言故事。
    第六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略
    2.洗涤 少 逃走 咬 有学问的人 抵达 使……劳累 玩弄 平民 夹杂 拉 座位 (吃)完 离开 气象,景色 品德高尚
    3.(1)……的样子;然而 (2)少;新鲜(3)喂奶;乳头(4)手指;指出。
    4.略 5.略
    6.(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庞大的东西吓倒,要仔细观察研究,找到它的弱点,从而战胜它。也告诫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虎无疑是聪明、勇敢的。驴很笨,它对身边的危险毫无觉察,麻木迟钝,不考虑对付老虎的办法,结果被吃。
    7.“坐”通“座”,意为:座位 “止”通“只”,意为:仅仅
    二、文段阅读训练(30’)
    (一)
    1.出名、著名 没有学问的人 奏乐的声音 这
    2.略。 3.“惟吾德馨”或精神充实。
    4.诸葛亮;扬雄。 5.言之成理即可。
    (二)
    1.唯独,仅仅 ; 单独,一个;老而无子;少;缺少;新鲜。 2.略。
    3.表现出作者和陶渊明一样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作者将莲人格化,是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在这里,作者托物寓意,借莲的形象寄寓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5.隐士、富贵者、品德高尚的君子。
    6.表达作者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7.例: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牡丹: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
    1. ①从此每天抱着麋靠近群狗,使群狗习惯看见它而不惊动它
    ②三年以后,(有一次)麋出门,看见路上有一群狗,就跑上前去打算与它们嬉戏
    2.群狗并非真的不想吃掉麋,只是惧怕主人。
    3.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