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初一( )班 姓名: 座号: 一、基础(20分) 1、默写:(8分) 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⑵、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 ⑶、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 ⑷、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⑸、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 ⑹、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2分) A、收敛(līǎn) 攒(chuán)成 B、蝉蜕(duì) 确凿(záo ) C、骊(lí)歌 花圃(pǔ) D、木屐(jī) 嫉(jì)妒 3、下列成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人迹罕致 人声鼎沸 险象迭生 迫不急待 原形毕露 其中: 应改为 应改为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 ⑴、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 ⑵、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 ) ⑶、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 ) 5、综合性学习(5分) (1)考试时,每考完一科,因为复习不到位、做题不理想等原因,总有一些同学在走出考场时愁容满面、唉声叹气。假如你的好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你将怎么劝解他?试着把你的话写下来。(2分) 答: (2)在过去的学期里,你有收获,也有苦恼;你有信心,也有失落。新学期开始了,把这一个月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父母进行交流,有什么苦恼向他们倾诉。想一想,你要对他们说些什么?先在这里尝试说一下吧。(3分) 你的讲述: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阅读(10分) 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解释加点的字。 (2分)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 7、翻译句子: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分) 译文: 8、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3分) 答: 9、方仲永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答: (二)、课内阅读 (12分) ①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②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③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④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0、第①段中说“我”差点儿想哭出来,为什么?(3分) 答: 11、“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为什么又害怕了?(3分) 答: 12、选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3分) 答: 13、联系课文,谈谈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3分) 答: (三)、课外阅读(12分) 感谢两棵树 作者:凤仙草 来源:《读者网》 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上学时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参加全国数学比赛,获得一等奖。 17岁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过马路时,一辆飞驰而来的车辆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和左手。面对这飞来横祸,他没有被打倒,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完全部大学课程,后来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家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企老总,并当选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那天去采访他,问他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惨痛折磨,取得今天的成绩。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最想感谢的既不是给他巨大关爱的父母,也不是一直鼓动和支持他的朋友。面对我的提问,他极快地回答:我要感谢两棵树! 遇到车祸之后,对从小就出类拔萃、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不啻为世界末日的来临。看看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他痛不欲生,感到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再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标和意义,一度想要自杀。即使在医院听到远远从街上传来的一两声汽车喇叭声,也能引起他的烦躁和不安,情绪极不稳定。为了让他散心,转移一下注意力,在他出院以后,家人特意把他送到乡下的姑妈家静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