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试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归省( ) 吞噬( ) 义愤填膺( ) 阴mái ( ) xián熟( ) 人迹hǎn至( ) 2.对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骊歌:告别的歌。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B.弥高:更高。 亢奋:极度兴奋。 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D.谰语:梦话。 污秽:肮脏的东西。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2分) 学习只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然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4.模仿是应用语言的第一步。请你仿照例句用特定格式说话。(2分) 例句: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仿写:我感受到,生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美丽,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一个人耗尽一生的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_______________,他的《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_____”。(2分) 6、背诵优秀的的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写出下列名句。(6分,任选六句答出本题即可得满分,多做不加分) ①鸟向檐上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⑤《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表现作者心情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 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 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世隶耕( )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④及鲁肃过寻阳(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仲永从一个天才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吕蒙 由“吴下阿蒙”让鲁肃“刮目相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 的语句回答)(2分) 10.仲永毁于_______________之手,而吕蒙成于_______________之劝。这两个关于学 习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谈。(5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一一安塞腰鼓! 1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12.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3分) 13.“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4.把下列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3分) A 忘情了 B 没命了 C 发狠了 15.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4分) (二) 最后一个鸡蛋 郑渊洁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 样对待咱们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 僚说。 五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 人类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这个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一个鸡蛋的母亲。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赫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得好,住得好,还能上电视?就因为她生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蛋! 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紧接着第三个鸡蛋出生了。 第四个鸡蛋问世了。 第五个鸡蛋诞生了。 第六个鸡蛋降临了。 ……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过得好,她们拼命地下蛋。 于是,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没有人牵鸡去公园了。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了。 鸡王不甘心,还想继续降旨制止母鸡下蛋,被幕僚劝阻了。幕僚说:“没有必要。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16.这篇文章在文体上与你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______类似,都属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分) 17.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个情节,请概括大意。(4分)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母鸡们因嫉妒享受优厚待遇的母鸡而拼命下蛋,结果鸡家族又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18.文中加点的“新闻的焦点”,具体指什么?(3分) 19、在文章结尾,鸡幕僚说:“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一这里的“方法”具 体指什么?(3分) 20.请分析本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表达作用。(3分) 21.试举例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4分) 四、写作(50分) 22、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想法和各种各样的心愿。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能或不敢说出来。就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倾诉出来吧。请以“有时,我也想______________”为题 写一篇600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抄袭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请不要抄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