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背影》中朱自清以儿子身份写父亲,在《儿女》中以父亲身份看儿女。身份不同,真情却同样。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朱自清爱子之情的细节1~2处,并作点品析。 19、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背影》以“背影”为线索,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结构严谨。试着按上述思路,分析本文的结构。 21、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文及《背影》,说说你对朱自清的印象。⑴朱自清父亲是朱小坡。朱自清的四儿子朱思俞说,他对父亲的的记忆既清晰又陌生,清晰是因为他第一次见到父亲已经13岁;陌生是因为他与父亲在一起只有三年。⑵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一个歌手答出《背影》作者是朱自清,但张冠李戴把这个“背影”说成鲁迅。⑶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①sù ②fù ③zhù ④diàn ⑤yū ⑥ jú 3、①琐屑 ②情郁于中 ③蹒跚 4、①祸 ②藉 ③典 ④触 ⑤已 ⑥诸 5、 D 点拨:D 中“滔滔不绝”一般指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接连不断。此处指来往的车辆多显然不对。 【语言表达训练】 6、①开头“最不能忘记”背影——深沉、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 ②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 ——父亲爱儿至深。 ③父子告别“混在人群中”的背影——依恋、伤感,催人泪下。 ④结尾读父亲来信泪光中浮现背影——思念不能自已,呼应开头。 7、观点一:可以改为“车站送别”,因为文章主要写这一场景,通过送别表现父子深情。几个橘子算不了什么,但父亲费那么大的力才买到,橘子上凝聚着父亲爱子深情。 观点二:不能改,因为背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点拨:同一篇文章,可从不同的角度拟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值得肯定的。不过这篇文章抓住父亲的特征─“背影”,不惜笔墨细致描画,“背影”最能集中表达作者的感情、父亲的形象。 8、略 点拨:此题为开放型题目,答案不惟一,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9、赞成。“我”再大也是父亲的儿子。文中也写出了“我”的感情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我”原先是不耐烦,后来感动得流下眼泪。 点拨:本题答案不统一,无论赞成与否,关键是谈出自己的看法。 10、例:父爱就是父亲送别时蹒跚的背影。 点拨:答案不惟一,只要符合例句的句式特点,结合本文内容即可。 【课内同步阅读】 11、①心 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②心里 ③只是 12、……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13、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14、看了父亲的信后又勾起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虚写 点拨:读了父亲的信,父亲的音容笑貌又浮现眼前,所以应该是虚写。 15、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6、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一方面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 点拨:应该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 17、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课外拓展阅读】 18、示例:“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儿女多,纷争也多,朱自清很耐心。原来父爱也温馨。 19、如:对自己的检讨,要努力尽到父亲的责任,教育好子女。 点拨: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因没有注意教育孩子而产生的愧疚之情。20、儿女情况——检查自责——目标期望。 点拨:答案不统一,意近即可。 21、如:他情感丰富细腻,是个学者,很有骨气。 点拨:综合课文、选文、材料、课外阅读,力争全面、明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