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乡愁》达标测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乡愁》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世间最美的坟墓
    (1)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2)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8.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分别是(写出两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一、阅读《树》,然后答题。
    树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他的诗作运用________化的__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二、阅读诗歌《新月》,完成习题。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5.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