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段划线的句子用了比喻: (1) 比喻的本体是 (2) 作者用此比喻的意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1)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 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 第二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 第二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 第三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 第四段结束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E. 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田野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二)课外阅读 白马湖之冬(节选) 夏丏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要是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进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日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1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尖削( ) 澎湃( )( ) 拨划( ) 憎厌( ) 12.选文第②段中再现了风的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答: 13.选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只写白马湖冬天的风的原因? 答: 14.白马湖多风的原因是什么? 答: 15.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答: 答案: 1.zhù dàn qiān pángbo dài búfú 2.(1)草木茂盛 (2)统治 (3)春华秋实: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4)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3.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这两个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4.逐渐升调;悯农。5.C 6.(1)比喻的本体是: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气体。 (2)比喻的意图是:为了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白礴之气 7.作用:衬托以夏写的少,从而突出作者对夏的喜爱,赞美。 8.(1)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 (2)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9.BC 10.ACD 11.xiāo péng pài bō zēng 12.风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风大:“呼呼作响,好象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13.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14.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15.如第二段中提到“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就体现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