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小说家。(3分)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4分) 司马懿( ) 旌旗( ) 纶巾( ) 笑容可掬( ) 3.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为 、 、 。(3分) 4.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4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5.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4分) 6.揣摩下面诸葛亮“笑”时的心理。(3分) ⑴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⑵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⑶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7.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背景有二:一是 ;二是 。(4分) 8.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或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等)(4分) 第二部分: (一)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9.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3分) 10.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1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12.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3分) 13.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3分) 14.“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 。(3分) 15.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3分) 16.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3分) (二) 音乐市长 市长是个音乐爱好者,在百忙的政务之暇,或在迢迢的旅途中,他总要偷闲听听音乐,欧洲各音乐大师的名曲他都能说出其中道道,尤喜莫扎特第4、39、41交响曲,还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 一日,欧洲某国音乐大师率团一市演出,市长在花园宾馆会见了大师,宾主谈得十分投机,在陪同大师游览森林公园的时候,市长问大师如何才能取得高深的造诣。 大师不答,反问:“你听到周围有什么声音?”市长认真倾听了一会说:“我听到喜鹊的鸣叫、蟋蟀的欢叫、蜜蜂的繁忙和风吹树叶沙沙地作响……” 大师说:“不错,那是你能听到的,不过,作为一个音乐家还要学会倾听那些听不到的声音。” 不久,市长回访了大师所在的那个城市,在大师的森林别墅中,大师问:“你现在能听到什么了呢?” 市长认真听了好一阵才说:“我听到了大地在阳光下复苏,鲜花在草地上缓缓开放,小草吸吮着露珠……” 大师点了点头说:“好了,你有做市长和音乐家的素质,不过,你听到的还只是阳光下的一面……” 市长点了点头。 回国后,市长一心勤于政务,走访民间,惩治腐败,热心治理他的城市,解决下岗待业的问题。几年后,市民富裕,政绩赫赫。 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学会倾听群众的声音,理解他们未表达出来的情感,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企业的困难,这要跟音乐家的耳朵一样灵敏,才有希望鼓舞民众的信心……” 后来,人们就叫他“音乐市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