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北师大版七年级《山行》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七年级上册《山行》课后练习解析和能力测试卷(北师大版)
    第二题
    “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主编导读”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已作了详尽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领会时,要把握几个要点:
    ①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②情感独特。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④此句和“红”字为全诗灵魂,推出此句的过程很能说明为什么人们把眼光最后停留在此句上。头两句的美妙自然景色并没有使诗人停下脚步,使诗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的,原来是枫叶如此美丽,原来是诗人惊异地发现顿悟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不管是他的匠心构思还是他的灵感“实录”,都可能使读者们随着诗人的心灵变化、情绪转折把最重要的关注投向了这“最后一句”。
    以上四点并非机械的分类,学生们可能仅侧重某一角度或另择角度谈其感受。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参见“主编导读”)。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参见“参考资料”中王双启文)。
    第三题
    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主编导读”和“参考资料”已作全面分析。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情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题目要求简要说说,能扣住上述基本情调略加展开即可。但要求学生谈感受时,应像“主编导读”提醒的,从具体词句中找到依据,不要仅仅停留在抽象判断上。如“悲壮”之“壮”可从“燕然未勒归无计”等诗句中看出;《苏幕遮》的“悲凉”之“凉”可从“碧云天”“黄花地”“寒烟翠”“明月高楼”等词语中体味到,而且可以感受到它只是“悲凉”“悲清”而不是“凄凉”。详细可见“主编导读”。
    其中“芳草无情”,“主编导读”与教科书中的注释有所不同,但都说得通,并都有依据。古代诗歌多以草喻离情多愁,如“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蔡邕),“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这里的草是看得见的,触景生情。教科书注释取此说,故说:“因为芳草地触动多愁”。又有以草代指故乡、思乡,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想起江南的绿草联想起江南的故乡。这里的“草”不在眼前,所以是思乡。“主编导读”用此说。还有以芳草喻爱人、亲人、思念之情的,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总的来说都是与愁思有关。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千嶂里( ) 燕然( ) 独倚( )衡阳( )孤城( ) 乡魂( ) 石径( )
    3、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 )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 )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 )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 )
    4、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
    ②黯乡魂。
    黯: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
    5、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容地mài_____进考场,自信地面对试卷,chén_____着冷静地答题,展示自己的才华。
    【语言表达训练】
    6、《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改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可以吗,为什么?
    7、范仲淹《渔家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范仲淹《苏幕遮》主要抒发了什么情绪?
    9、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诗的一、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浥”是润湿的意思。
    B、“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别后无人相伴、寂寞孤独生活的牵挂。
    C、这首诗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D、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淡淡的忧郁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