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文章在塑造各类鸵鸟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提示:既可以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去考虑,也要结合全文内容考虑。 参考答案:语言描写,行为描写,衬托对比手法。 6.那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认为鸵鸟比其他一切物种都优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老鸵鸟的话中找到答案。 参考答案:(1)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2)我们生的蛋最大;(3)我们用四个脚趾走路;(4)在危险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头埋在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 7.“‘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有什么作用? 提示: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要把强调的内容答 出来。 参考答案:这句话反复出现,有强调的作用,一方面强调了“其他所有鸵鸟”的愚蠢轻信、盲目听从别人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奥利弗的冷静深思,有主见、不盲从的特点。 8.除了奥利弗外,众鸵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提示:从文章的结尾处寻找答案。 参考答案:“白骨和羽毛——所有这些就是那个老学究和他的弟子们留下的一切。” 9.这是一则寓言,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提示:寓言故事往往包含深刻的道理,要联系生活中的人们的做法来考虑。 参考答案: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夜郎自大的人,说明他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0—14题。 草木知时节 ——漫话物候 胡启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 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候。 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候为节(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年)。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做“候应”。72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老农铭记的谚语“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就是对古代原始“物候历”的继承。 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春江晚景》中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就是通过动物的啼鸣,向人们告知农时。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的特征。“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半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木瓜开花,点豆种瓜”,则是向人们报告农时信息。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候应,是以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幻等来反应节气的。“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苏东坡把梅雨与风并提,指的是春末时节,夏季南风开始活跃,雨带向北推进,江南雨势则逐渐减弱的现象,揭示了江南春末夏初“雨渐断,风欲来”的道理。“伏天有雨,仓里有谷”,“棉怕深秋花中雨,麦怕初夏干热风”等农谚精辟地总结了非生物候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桃花在南京3月下旬已吐蕾竞放,在北京则要到4月下旬才花开满枝。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是说你若从春光早逝的平川,登上高山,就会使你觉得又回到了春天的怀抱。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要降低0.5—0.6 ℃。由于平川与高山气候的差别,所以人们在制订秋播计划时,就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等策略。 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用以指示农时,预报天气,指导农业生产,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0.从修辞角度看,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相同的一句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 D.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 提示:D项和例句均为对偶修辞,其他三句都不是。 答案:D 11.从文章中找出一句农谚来说明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提示:分析时要把动植物的变化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说清楚。 参考答案:“木瓜开花,点豆种瓜”,说明木瓜开花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播种豆子和瓜类作物了;“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说明“白露”节令时可以在高山上耕种,而到了“寒露”时节则在平地上种作。 12.在“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中加点的词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 提示:要说明加点词的意思和它的作用,那么不能删的原因就很清楚了。 参考答案:因为各地的物候出现早晚不一样,有了“当地的”就更有针对性 ,语言更准确。 13.物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作用? 提示: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得非常明确了,从文中去总结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①指示农时。②预报天气。③指导生产。 14.文章的正题不能全部概括文章的内容,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做本文的正题。 提示:物候中不仅包括植物,还有动物。 参考答案:草木知时节, 鸟鸣报农时。 三、语言运用 1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A.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B.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 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 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1)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提示:在分析这一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两则材料中找到共性的东西,这才是作者所要说明的问题。在谈自己的认识的时候,要提出明确的看法,语言要通顺。 参考答案:(1)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 (2)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 四、写作 16.童话是我们喜欢的文学样式,伴随我们快乐的童年时光。同时,童话又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读童话是快乐的,童话中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理解人生。让我们拿起笔来,也试着写一则小童话吧。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示:童话通常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赋予它人的感情。童话应该是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在写作中应体现出这 一特征。语言要活泼生动,适合儿童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