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小巷深处》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炫耀(xiàn) 拆掉(chāi) B.执著(zhù) 珍藏(cáng) C.雕像(diāo) 憧憬(tóng) D.造孽(niè) 黯淡(àn) 提示:A项中“炫”应读“xuàn”;B项中“著”应读“zhuó”;C项中“憧”应读“chóng”。 答案:D 2.《小巷深处》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_________为线索,抒发了_________。 提示: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结合文章记叙的事件体会抒发的情感。 参考答案:“我”的感情变化 养母对“我”的深切无私的爱和“我”对养母的真挚感情 3.用原文填空。 (1)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_________,她的手是那么_________,她的眼睛是那么_________,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_________,那么_________,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_________。 (2)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_________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_________,还记得家里_________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_________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提示:注意体会这些词语深处所隐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黝黑 粗糙 黯淡 挺拔 坚定 等候 ②泥泞 清凉 厚重 相偎 4.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请判断下列各句属于哪一种描写。 (1)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 ) (2)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 ) (3)于是,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 ) (4)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 提示:第(1)句写母亲皮肤的颜色,很明显是外貌描写。第(3)句有明显的动词“收了”“叩击”,是动作描写。第(4)句是“我”的一种心理刻画。 答案:(1)C (2)A (3)B (4)D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第5、6两段(即从“自我有记忆开始”至“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完成5—8题。 5.“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长的冰棍箱。”这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此处描写了家里的具体环境,从家庭环境中可以反映出家境。 参考答案:环境描写。写出了家庭的贫穷处境。 6.找出文中对母亲进行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抓住了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抓住皮肤的颜色、手和衣服的颜色去分析表现出的人物特点。 参考答案:“夏天……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抓住了卖冰棍风吹日晒以及盲眼的特征。突出了母亲工作和生活的艰辛,也突出了她为了“我”而执著地苦心经营的无私品格。 7.“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中的“执著”一词删掉可以吗?为什么? 提示:要从整个句子的表达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首先要理解“执著”的词义,然后将这个词义放在句子中看母亲在这里“执著”的意义在哪里,它在句子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不可以。这个词可呼应前句的“如同一尊雕像”,突出了母亲为了“我”而不怕艰辛地卖冰棍。 8.生活中,你的母亲一定有让你感动的时刻,追寻逝去的岁月,回忆那一刻的情景,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出来。(80字左右) 提示:只要能够描述出令人感动的事情即可。 参考答案: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我的母亲 老 舍 当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10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笔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家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你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我父亲死后,家中一切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我说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才吐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住了我的眼。今天,又想起当年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9.本文大部分是概括叙述,但有些地方却写得具体、含蓄。 (1)母亲送三姐上轿时,文中描写:“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这些加点的动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2)儿子除夕回家,“母亲笑了”,这写出了母亲_________的心情;听说今晚还要返校,“她愣住了,半天才吐出一口气来”,这又写出母亲_________的心情。 提示:“挣扎”“咬着”这些动词,表现出母亲因三姐出嫁而痛苦的心情。“愣住”表现出母亲有些意想不到,“吐出”又表现出母亲因儿子不得不离开的无奈。 参考答案:(1)表现了母亲对三姐的千万个不舍得而又不能将她留下的痛苦心理。 (2)看到儿子回来心里十分高兴 对儿子的不舍得,希望儿子多待一会儿,而又怕耽误儿子 10.文中画线句子中母亲这“一串串的眼泪”包含着哪些感情? 提示:结合具体的环境看母亲的眼泪。这时儿子终于成为一名小学校长,母亲先前的辛苦得到了回报,所以这时的眼泪应该有欣慰、有高兴。 参考答案:对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而感到欣慰,对儿子的有出息感到高兴。 11.体会本文最后一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提示:言已尽而意未了,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参考答案:文中最后一句话包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母亲的怀念,也有因自己不能陪伴母亲让母亲孤独的后悔与内疚。 二、语言运用 12.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某人不知节俭,过年时才发现自己缺柴少米,便无奈地在门前贴了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意思是说,既然家无余钱,也就只好马马虎虎、凑凑合合地过年了。一日有人路过,在上联、下联前各填了一个字,使之变成了“_________”。某人见了,不由感慨万千。两字一填,就使这副对联有了深刻的启迪意义:谁会节俭,谁就不会狼狈。 提示:对联在格式上讲究对仗工整,在内容上应根据改变后的对联所产生的启迪意义去补充应填的字。 参考答案: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文 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