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课标导航: 1、欣赏、背诵名家诗词,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3、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诵读中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重点难点: 《毛泽东词二首》 1、通过诵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的情感体验,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古代诗词三首》 1、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体会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现代诗二首》 1、能品味、感悟两首诗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说出两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能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歌词三首》 1、通过学唱歌曲体会三首歌词所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2、理解词义,抓住歌词的形象、意境,从理解的角度,把握词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演唱歌曲。 3、学习借代、排比、比喻等手法,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歌词抒情中的作用。 《诵读欣赏》 1、领会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理解脍炙人口的名句所包涵的意蕴。 3、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毛泽东词二首》 一、字音字形: 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咏(yǒng)梅 俏(qiào) 驿(yì) 寂寞(jìmò) 二、词语解释: [北国]指我国的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惟余,只剩。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指黄河。 [天公]指天。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和下文的“风骚”,指的都是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犹]仍然,还。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明而美丽。这里形容盛开的样子。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2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卜算子 咏梅》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决心。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文章主旨 《沁园春?雪》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诗,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卜算子 咏梅》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 (二).整体感知 1.重点语句点拨: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了动态的景物了? 山、原这些静态的景物化为动景,有多种因素:第一,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由于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觉跟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第二,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时代的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6)作者评价了哪几位历史人物?为什么用了一个“惜”字?“惜”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惜”有可惜、惋惜之意。褒中有贬,肯定了封建帝王的功绩,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7)作者评价古人仅仅是为他们惋惜吗?风流人物指的是什么人? 不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及人民大众。 (8)最后三句应如何理解? 表明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 (9)联系一下时代背景,“春归”、“春到”有什么象征意义? “春归”、“春到”象征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在词人看来,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10) “已是悬崖百丈冰”对梅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形象地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梅花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开放的难能可贵。 (11)哪一个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 “俏”字用得极好,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2.写作特点: 《沁园春?雪》: 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封;有具体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银蛇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蜡象奔驰。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描写,还有想像描写:雪后天晴,红装素裹,更加妖娆。这些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下阕是议论兼抒情。由江山的多娇,想到人们为之倾倒的历代英雄,引出-一番议论,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全词写景与评论,密切关联,互相映衬。由于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产生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语言形象、精警、优美。全词114个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字里行间又蕴涵着丰富的感情。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银”“蜡”“素”“红”'等,色彩鲜明,“惜”字很有情味,副词“惟”“顿”“略”“稍”,都用得十分贴切,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莽莽”“滔滔”等叠词的运用,表达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在议论文字中,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只识弯弓射大雕”,使人浮想联翩。词中还运用了比喻、借代、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与“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与“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等等构成了对偶,句式整齐优美,脍炙人口。 《卜算子 咏梅》 运用了衬托、拟人的修辞手法。词语明丽生动。 3.相关资料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4.体验拓展延伸 关于咏雪、咏梅的诗词很多,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名篇。 1 2 五、课后习题答案: 一.1.这首词上阕写景,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阕在评论历史人物之中,表现了自己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2.写梅花形象是为了要表现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低头的决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 二.“俏也不争春”和“无意苦争春” 三.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给画线的字词注音。 惟余莽莽( ) 成吉思汗( ) 分( )外妖娆( ) 数( )风流人物 寂寞( )( ) 驿( )站 花枝俏( ) 更著风和雨( ) 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l)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犹有花枝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寂寞开无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更著风和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B.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C.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5《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6《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7.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再抄录毛泽东的诗词各一首,并能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3.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17.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18.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考题 乡愁诗人与运河 冯光辉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③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那儿,永不干涸。 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上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已故的长辈。 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⑥老人是余光中。 ⑦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线的厚实衣服,与青牟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运河的一起搏动。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 ⑧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⑨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 ⑩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在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 ⑾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凭借浑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他掀开井盖看着清洌洌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荼,不忙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挢要是横跨在……余先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 ⑿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⒀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 ⒁怎么不呢?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两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 ⒂诗人余光中如是说。 20.诗人余光中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寻根寄情。请把他在故乡的主要行踪或活动补填完整。 坟地 →河堤徜徉→ 抒怀 21.文中诗人睹物生情:询问运河的流向,想到血脉相连的宝岛台湾;端起运河水泡的茶,闻到熟悉的血统气味……这样的联想在文中还有,请再找出一处。 22.做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本文语言隽永,内涵丰富,请参照下面示例,从②③两段中精选一个语句加以品味,做成一张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编号001 篇目:((乡愁诗人与运河>) 作者:冯光辉 摘句: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品味:既点明特定的时间地点.又隐会了水与人的特殊关系.“黏稠”体现关系之密不可分,‘沉沉”表现思绪之厚重绵长. 读书卡片 编号002 篇目:《乡愁诗人与运河》 作者:冯光辉 摘句: 品味: 23.第⑩段中写到诗人“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请结合全文谈谈两个“惆怅”的不同含义。 24.文章引用<乡愁》一诗,有什么作用?(可以从情感、主题、结构等方面作答,写出两点) 25.文章结尾处,诗人把自己比作运河里的一滴水,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作文 26.向阳中学团委将评选校“优秀学生团员”,请你以班级团支部的名义,为本班团员张光明写一份“优秀学生团员”推荐信,参加学校的评选。(70字左右) 推荐信 校团委: 此致 敬礼! 八年级—班团支部 参考答案及思维点拨 《毛泽东词二首》 一、1.mǎng hán fèn ráo shǔ jì mò yì qiào zhuó dù niǎn 2.(1)只(2)等到(3)差(4)都(5)数得上、称得上 (6)俊俏、美好的样子 (7)孤单冷清(8)通“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3.C 4.C 5 D 6词 词牌 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二、7.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批判了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8.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 9.“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10.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1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2.示例:《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旧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胜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三、13.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14.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 地点 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15.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16.看山 江 天 水 17.承上启下的过渡 18.“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9.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四、20.凭吊 老屋 21.例如:看着清洌洌的井水,想到一汪日月潭;看到老屋墙上飘落的尘埃,想到50多年的乡愁;看到横跨运河的洽盛桥,想到构建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大桥。22.例如:①摘句: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品味:表达了乡愁诗人“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沧桑感。“一百米”突出小路之短,“一走就走自了头发”突出岁月易逝、人生易老。②摘句: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那儿,永不干涸。品味:“挂”字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有牵挂的情思,有坚毅的信念,有殷切的期待……23.前者是指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后者指目睹故乡物是人非的落寞(或指一辈子颠沛流离的愁绪;或指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忧虑)。24.使文章思乡怀国的情感更加浓郁(或渲染了思乡怀国的情感,增加文章感染力和抒情性);以《乡愁>诗照应题目中的“乡愁诗人”,使主旨更加鲜明;引出诗人余光中。25.“一滴水”的比喻寄托了诗人对祖国故土的赤子之情、报效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土统一民族团圆的坚定信念。 五、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