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童稚记趣》同步练习 学习目标: 1、 背诵课文。 2、 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 3、 理解全文内容及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 ) 土砾 ( ) 丘壑( ) 藐小( ) 鹤唳云端( ) 怡然( ) 癞虾蟆 (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强。 (3)、又留蚊于素账中。 (4)、徐喷以烟。 (5)、驱之别院。 (6)、方出神。 3、从课文中我们看出作者幼时非常热爱生活,他对藐小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于我们今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思考与探究 1、全文有哪些地方描写富与童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几件趣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个人的童年生活中,肯定也有类似本文的趣事,请试举一例。(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1) 本文作者______,是_____代文学家。 2)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照出现的顺序抄出文章中的两个成语,按要求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在第二、三、四段中记叙到了观察到的哪些“藐小微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在描“物外之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四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译句: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