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四单元达标题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吟》达标题A卷
    1.解释词语。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2.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
    3.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吟》达标题B卷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骸骨(  ) 裹藏(  ) 葱茏(  ) 潜行(  ) 猛犸(  )
    2.《化石吟》是一首 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 的意思。
    3.指出下列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①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
    ②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
    4.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诗前后照应的特点。
    5.诗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6.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生物课、课外获得的知识回答: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吟》达标题C卷
    (一)阅读下列诗句、答题:[来源:中.考.资.源.网]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1.根据下面句子的含义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①形容经历了极长的时间,一般多指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
    ②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指季节已改变。( )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诗句、答题: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猛犸”即大象,也称为“毛象”、“猛犸象”,是古代哺乳类动物
    B.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来源:学|科|网Z|X|X|K]
    C.诗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都是指大自然
    D.本节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魅力
    5.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恐龙的种类及其生活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模仿本节诗的最后两句句式,以“时间”或“历史”为对象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1.(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
    (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5)青翠茂盛。
    (6)称赞而且佩服。
    2.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3.肉体 / 虽 / 早已腐朽 / 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 / 却 / 悄然潜行 / 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 / 裹藏着 / 生命的 / 信息,
    为历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贵的 / 密码。
    4.略。
    B【答案】
    1.略
    2.赞颂化石;赞颂
    3.①拟人 ②比喻
    4.“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5.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
    6.略
    C
    1.①海枯石烂 ②星移斗转或日转星移
    2.作者把化石比做人的脸,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那么刻在化石上的皱纹其实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是古生物进化生存的历史记载。
    3.表达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生命是在不断地延续,是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赞叹着大自然的神奇,人类的伟大。
    4.A
    5.略
    6.注意修辞和句式应以“时间”或“历史”为本体,选两个比喻句。
    [来源:中.考.资.源.网][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达标题A卷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
    ⑵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
    2.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⑶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
    3.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⑴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⑶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⑷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
    5.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
    6.下面四句中哪句语言风格不同,简要说明。
    ⑴“华”的颜色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⑵地球的赤道也不是正圆,而类似椭圆。⑶在太阳和月亮周围,有时会产生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⑷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7.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⑴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⑵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
    阅读分析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8.本文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9.本段的结构形式是 。
    10.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11.这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12.本文段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达标题B卷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1.穹窿(    )(    )  2.棉絮(    )
    二、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
    3.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4.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进入了梦乡。(    )
    三、分类说明
    《看云识天气》一文提到了卷云、卷积云、积雨云、高积云、积云、高层云、卷层云、雨层云等八种云。请写出晴朗天气和阴雨雪天气遇到的分别是哪几种云?各有什么特点?
    1.晴朗的天
    (1)种类:
    (2)特点:
    2.阴雨雪天
    (1)种类:
    (2)特点:
    四、阅读文段(一)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然后再说说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1)
    (2)
    (3)
    2.解释加粗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1)姿态万千:
    (2)变化无常:
    3.用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
    (2)作用:
    4.云的特征是什么?
    5.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
    6.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7.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达标题C卷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预zhào ________ ②轻yíng ________ ③líng ________纱
    ④lín 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点zhuì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峦( ) ②弥( )漫 ③月晕( )
    ④霎间( ) ⑤匀称( ) ⑥弧( )形
    3.修改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人群中,那个穿着破棉絮,恣态不正的姑娘,是来自福利院的一名弧儿。在她八岁时,就缀学了,但她能背许多诗歌和颜语。
    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删去后意思仍不改变的一项是( )
    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来源:学|科|网Z|X|X|K]
    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C.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D.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5.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
    ③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
    语段点将[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
    ①天上的云, 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②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③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④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理解填空。
    ①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句是
    ( )
    A.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本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比喻、排比、拟人、对比 B.夸张、比喻、引用、对比
    C.比喻、排比、引用、夸张 D.排比、拟人、借代、引用
    4.本段文字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不能改成“气候”,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省略号前面的句子,根据规定的内容,再写两个句子。
    熙熙攘攘的观众,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1.⑴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⑵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2.⑴生动说明⑵平实说明⑶生动说明 3.C 4.⑴打比方⑵打比方⑶引用、作诠释⑷摹状貌 5.⑴本体:云;喻体: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⑵本体:卷云;喻体:羽毛、绫纱;相似点:颜色、动态;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第四句,语言比较生动,其他的语言较平实。 7.⑴一个人在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或: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⑵略,符合要求即可 8.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密切,看云可以识天气。 9.总——分——总 10.比喻、排比、对比 11.生动、形象,既准确又具体。 12.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 13.略
    B
    一、1.qióng lóng  2.xǜ
    二、1.比喻  2.引用  3.排比  4.拟人
    三、1.(1)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2)轻 高 薄  2.(1)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2)密 低 厚
    四、1.(1)表示前面是总说,后面是具体描述。  (2);表示前后是并列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云的种种形态。  (3)……表示云的变化情况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1)姿势与神态千变万化。“有的像羽毛,……像雄狮,像奔马……”  (2)变化不定。“刚才还是白云朵朵,……大雨倾盆。”  3.(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这段是全文的总说,后面将作具体说明。  4.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5.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6.C  7.不能。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恰当、准确。
    C
    1.①兆 ②盈 ③绫 ④鳞 ⑤塌 ⑥缀
    2. ①luán ② mí ③yùn ④shà ⑤ chèn ⑥ hú
    3.“恣”改为“姿”“弧”改为“孤”“缀”改为“辍”“颜”改为“谚”
    4.D 5.①作比较 ②打比方 ③引用、作诠释
    (一)1.①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②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打比方 2.D 3.A4.总分总 5.略 6.略
    (二)1.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俗而准确地说明了龙卷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 2.②④①③ 3.不能删,因为这里写龙卷风把人畜卷到空中,再扔下来,简直和开玩笑一样轻而易举,随随便便,生动形象地写出龙卷风风力之大,如果删去,就减弱了表达的力度,不能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提示】
    “点将过关”第5题:“气候”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较短时间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为宜。
    “点将过关”第6题:只要前部分选好恰当的喻体,后部分描绘好具体的情景即可。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达标题A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篝( )火 喧( )嚣 ( ) 喑( )哑 篡( )夺 吮( )取 静谧( ) 哀号( ) 狩( )猎 劫掠( )窸( )窣( )
    大颚( ) 嗉( )囊
    2.文学常识填空。
    《绿色蝈蝈》选自 国昆虫学家 所写的《 》,此书与其他同类型的书相比,主要特点有 。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 。
    A.打扰 B.扰乱 C.打搅 D.搅乱
    (2)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 了你的名声!
    A.篡夺 B.夺取 C.争夺 D.掠夺
    (3)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 了。
    A.宽厚 B.宽大 C.纵容 D.宽容
    4.解释下列与昆虫有关的成语和俗语的含义。[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
    (1)蝇头小利: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螳臂当车:
    (4)蜻蜓点水:
    (5)噤若寒蝉: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热锅上的蚂蚁:
    (8)一条线拴两蚂蚱:
    5.积累下列与动物有关的诗句。
    (1)倚杖柴门外,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     ,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
    (3)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来源:学。科。网]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行到中庭数花朵, 。(刘禹锡《春词》)
    (6)银烛秋光冷画屏, 。(杜牧《秋夕》)
    (7)稻花香里说丰年,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拓展阅读】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吞食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物效果的影响方面等进行研究。
    这段文字说明了蚂蚁与人类是怎样的关系?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
    2.思考题:
    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垓下决一死战。楚军大败,一直退到乌江边。正当项羽要乘船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时,突然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组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项羽大吃一惊,他不禁仰天长叹:“此乃天意,非战之过也。”于是便拔剑自刎了。从此刘邦就一统天下。所以后来有“汉室江山,蚂蚁聚成”之说。
    请你动动脑筋,想想:蚂蚁真能自己组成字吗?[来源:学。科。网]
    3.课外选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文章,做好摘录笔记,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与法布尔的对话》。
    4.课外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做好它的形、声、色、味、食等方面特征的观察笔记,并整理成一篇文章。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达标题B卷
    一、给下列加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窸窣( ) 静谧( ) 篡夺( ) 吮取( )
    蝉喙( ) 妒忌( ) gōu火( ) shòu猎( )
    低liè( ) jié掠( ) 贪lán( ) 和mù( )
    二、划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拢乱。( )
    2.在这暗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 )
    3.蔽开这一点不谈。( )
    4.出于妒嫉,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 )
    三、结合语境解释加粗词语。
    1.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
    2.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
    3.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 )
    4.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
    四、下面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
    1.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2.我投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
    3.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
    4.自私心是到处存在的。
    5.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忌妒,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
    6.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7.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
    五、阅读。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 )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 )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 )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1.给句中的空格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1)我( )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 )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A.走、咬 B.跑、啄 C.望、吃 D.跑、吃
    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
    (2)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 )蝉,而蝉则惊惶失措地飞起( )。
    A.追赶、逃跑 B.追捕、躲避 C.追击、避让 D.追捕、逃窜
    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
    2.“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作者把谁比做鹰,把谁比做云雀,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3.在这一段文字里作者赋予了蝈蝈以人的什么品质?请你也选择一种动物,看看可以赋予它什么品质?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达标题C卷
    1.根据拼音写词语。
    xī sū( )shǔn xī( )gōu huǒ( )
    xuān xiāo( )cuàn duó( )shòu liè( )
    2.辨字组词。
    3.解释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弱肉强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是一只蝈蝈正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 )
    ②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
    ( )
    (一)语段点将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1.本段介绍了蝉哪些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介绍蝈蝈捕蝉时,拿鹰追捕云雀相比。那么蝈蝈与鹰相比有何异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看待蝈蝈捕蝉这一生活细节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个小时可达120千米,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________: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 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1.第一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 )
    A.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 B.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C.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 D.燕子还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
    2.前三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主要到次要 D从现象到本质
    3.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现象到本质
    C.由一般到特殊 D.由主要到次要
    【答案】A
    1.gōu xuān  xiāo yīn cuàn shǚn mì háo shòu lüè xī sū è sù
    2.略。
    3.(1)B  (2)A  (3)D
    4.(1)蝇头,比喻细小的事物,多指小字或小的财利。
    (2)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蚂蚁洞或白蚁穴而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
    (3)比喻不自量力。
    (4)比喻做事肤浅浮泛,不深入。
    (5)像晚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噤:闭口,不作声。若:好象。寒蝉:晚秋的蝉,一般不再叫。
    (6)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祸害就在后面。
    (7)形容焦躁不安的样子。
    (8)比喻两事物彼此相连,不可分离,也比喻二者的命运紧密联系,谁也不能单独逃脱。
    5.(1)临风听暮蝉   (2)西陆蝉声唱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庄生晓梦迷蝴蝶
    (5)蜻蜓飞上玉搔头 (6)轻罗小扇扑流萤
    (7)听取蛙声一片
    【拓展阅读】
    1.这段文字说明蚂蚁与人类生活有一定关系。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红蚁,说明有些蚂蚁对人类有害;举竹简蚁,说明有些蚂蚁吃害虫,保护森林,对人类有益。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竹筒蚁食害虫种类之多。
    2.这是刘邦的军师张良使用的攻心计。张良料定,项羽败后必退到乌江;因此事先派人在江边用蜂蜜写成了上述六个大字;蚂蚁闻到蜂蜜的气味,便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取食。结果使项羽中计而自杀。
    3.略。
    B
    一、sū,mì,cuàn,shǔn,huì,dù,篝,狩,劣,劫,婪,睦
    二、1.“拢”改为“扰” 2.“暗”改为“喑” 3.“蔽”改为“撇” 4.“嫉”改为“忌”
    三、1.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2.劫掠:抢劫,掠夺。3.行径:行为;举动(多指坏的)。 4.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
    四、2、5、4、7、3、6、1
    五、1. (1) B,“我”是一个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的人,所以“我”应该急切地“跑”过去,而不是慢慢地“走”过去,蝈蝈和蝉都很小,离得远也不可能望见;蝈蝈嘴小,蝉大,应该是蝈蝈在一口一口地啄蝉,来把蝉啄死,而吃和咬都没有这个意思。(2) D,“追捕”比“追赶”和“追击”更明确地表明蝈蝈攻击蝉的目的;“逃窜”比其他词语更突出蝉的速度很快,而且感情色彩更明显。 2.作者把蝈蝈比做鹰,把蝉比做云雀。相似的是捕猎的关系,不同的是鹰比云雀大而强壮,而蝈蝈比蝉小得多,看起来也没有蝉强壮。 3.作者赋予了蝈蝈勇敢的品质,比如蚂蚁是一种非常善于团结协作的小动物,还有蜜蜂非常勤劳,狗很忠实等等。
    C
    1.窸窣吮吸 篝火 喧嚣 篡夺 狩猎
    2.
    3.①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②没有出路的境地
    4.①比喻、拟人 ②拟人
    (一)1.追捕蝉时动作敏捷迅速、勇敢顽强
    2.相同点:动作勇敢凶猛不同点:鹰是以强欺弱,而蝈蝈是不甘示弱,敢于向比自己强壮的敌人挑战 3.略
    (二)1.B 2.D 3.D
    【提示】
    “点将过关”(一)第3题:可以从蝈蝈勇敢挑战,不甘示弱等方面揭示出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与精神,加以评价即可。
    “点将过关”(二)第1题:冒号后面的内容都是燕子飞行时一些特别技巧,而非一般的飞行特点,因此用“特技”最为恰当。
    “点将过关”第2题:文章第一段描述了燕子的飞行特技,第二段则列出了燕子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做许多事情的情况。两段写的都是现象,从人们对燕子飞行的一般了解说起,而第三段开头的设问句则表明了本段要说明的问题,即燕子飞行本领高强的原因,是事物的本质。由此可见,这三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由现象列本质。
    “点将过关”第3题:从全文来看,前三段写燕子善于飞行的特点,后几段分别介绍燕子的繁殖能力,它的勤劳、聪明等内容。相对于善飞行的特点而言,是次要的,因此,全文的说明顺序应是由主要到次要。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达标题A卷
    1.这是一篇         ,真实记录了                  。没有过多的      和      ,但字里行间,读者能体会到登月成功后,作者透露的      之情,以及作者对于人类           的赞叹。
    2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3.根据课文介绍的登月知识,选出错误的一项(  )
    A.宇航员的氧气袋中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氧气,不能长时间呆在月球上。
    B.人类登止月球的准确时间是1968年7月21日。
    C.月球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
    D.首次登上月球的三位美国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4.“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⑴1969年7月的拜访月球,是人类向探索太空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宇航事业一块新的里程碑。
    表达方式:
    ⑵“土星五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
    表达方式:
    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表达方式:
    ⑷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表达方式:
    6.文中出现表现时间的数词,有的甚至精确到秒,作用何在?
    7.“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这句话连用三个“预定”有什么作用?
    8.选词填空:
    ⑴他们终于代表全人类(  )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A.登上  B.拜访  C.征服  D.考察
    ⑵他们(  )来到发射架下,乘下电梯,来到指令舱前。
    A.健步  B.迈出  C.踏步  D.快速
    ⑶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  )。
    A.遥遥相望  B.遥遥在望  C.遥遥相对  D.触手可及
    ⑷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  )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A.想念  B.渴望  C.神往  D.盼望
    阅读下面的对话,然后回答9-12题。
    甲:现在这广告怎么啦!老拿词语开涮呢!做蚊香广告,叫“默默无蚊”;做女帽广告叫“一戴添娇”;做止咳药广告叫“咳不容缓”。说不定哪天做香肠广告会冒出个“吃心不改”呢!
    乙:真是糟透了!为了维护语言的纯洁,应禁止用篡改词语的方法做广告!
    丙:这就不对了!企业做广告,一是花了钱的,二是不违法的。人家有自己的自由,别人管不着。况且从语言角度讲,人家只不过利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不能算篡改。
    甲:那也要注意社会公益,不能污染文化市场啊!弄得小学生都不知道词语的本来面目了。
    丁:你们都是瞎扯,听听我的高见吧! 我看哪,用也可以,但不能滥用,不能一味地摹仿别人的广告创意。
    戊:其实,谐音双关用好了也可以。人家“百年润发”就把影星“润发”的名字和“润发”的广告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效果很好嘛!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巧妙、自然。
    9.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10.五位同学的谈话,主要有几种观点?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
    A.—种:不能这样滥用词语做广告。
    B.两种:①不能这样滥用词语做广告。②可以利用词语谐音双关做广告。
    C.三种:①不能这样滥用词语做广告。②可以利用词语谐音双关做广告。③可以利用词语谐音双关做广告,但要巧妙自然,不能滥用。
    D.四种:①不能这样做。②可以这样做;③要注意社会公益。④可以这样 做,但不可以滥用。
    11.文中有一句用语不得体,把它找出来。
    12.如果你也加入了争论,你会怎么说呢?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达标题B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到月球表面,A和B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4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qiāo,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B从登月舱申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1.给加点字注音:得( )着( )
    2.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请在正确的词语下面画钩。
    3.为A和B选择正确的人物。
    美国宇航员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文中A指___________,B指____________。
    4.列举出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
    C.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对整个人类而言,是巨大的飞跃。
    D.这一伟大的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达标题C卷
    一、注音并解释加粗字。
    可望而不可即( )( ) 昂首挺立( )( )
    二、辨析下列多音字或形似字。
    1.她细心地剪去食指( )上的长指( )甲,洗干净手,把隐形眼镜放在手指( )头肚上。
    2.他放下铁锹( ),神色愀( )然。
    三、下列各句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 )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B.“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
    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四、阅读。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第一段文字记叙了( ),是按照( )顺序写的,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 )——点火发射——火箭加速——( )——(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 )。
    2.为什么交代时间精确到秒?
    3.飞船的速度是很快的,为什么“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中用“缓缓”一词,是否矛盾?
    4.用波浪线划出第二节中描写的句子,如果把他们改为平实的语句,效果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A
    1.纪实报道;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议论、抒情;喜悦;聪明才智 2.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 3.B 4.从表面现象看,这“一小步”是宇航员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行走的步伐,而实质上对于宇航事业和整个人类来说,这一步象征了人类征服太空旅途中的一座里程碑,因此它是巨大的飞跃。 5.依次是:议论、描写、说明、记叙 6.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二是因为这些时间都有纪念意义。 7.表明飞船一切尽在人类预料之中,说明登上月球这一高科技的严密性,也体现了说明文严谨的语言。 8.略 9-12.略
    B 1.děi ;zhuó
    2.树 舒
    3.A指阿姆斯特朗;B指奥尔德林
    4.他们共做了九件事:(1)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3)立纪念碑;(4)安装摄像机;(5)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6)安装测距激光仪;(7)安装测定月震的月震仪;(8)插美国国旗;(9)与总统通电话
    5.B
    C
    一、jí,达到;áng,抬 二、1.zhǐ,zhǐ,zhí 2. 敲 巧 三、D四、1.飞船发射进入地球轨道的经过,时间,检查,第一级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脱落,进入轨道 2.准确真实地记录登月活动的经过,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在辽阔之极的背景下,飞船看起来好像很慢,这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实际速度很快,并不矛盾。 4.描写的语句有“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如果换成平实的语句就不够生动,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了。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市》达标题A卷
    1.给加点字注音:
    青冥(  ) 禅院(  ) 飞甍(  ) 高垣(  )
    睥睨(  )(  ) 连亘(  ) 窗扉(  ) 倏忽(  )
    2.本文选自 ,作者蒲松龄, (朝代) 文学家,号 。
    3.用课文原句回答:“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4.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5.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到 为初生阶段; 为发展阶段; 是高潮阶段。
    6.课文如删掉“始悟为山市”一句,并不影响文中对“山市”描写的连贯性,为什么不能删去?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然数年恒不一见(恒: )
    ⑵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无何: )
    ⑶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连亘: )
    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 )
    ⑸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 )
    ⑹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逾时: )
    8.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⑶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⑷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市》达标题B卷
    1.《山市》选自《 》,作者 , 代 家。
    2.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相顾惊疑。( ) A.照顾 B.看 C.拜访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A.像 B.若干 C.如果
    (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 A.细小 B.值得 C.匆匆
    (4)惟危楼一座。( ) A.危险 B.危害 C.高
    3.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恒(经常)不一见 相顾(看)惊疑
    B.始悟为(成为)山市 以(用)亿万计
    C.惟(只有)危楼一座 则明(明显)渐少
    D.或凭(凭借)或立 与世无别(差别)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5.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市》达标题C卷
    语段点将
    奂山山市,邑( )八景之一也,然( )数年恒( )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 )饮( )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 )惊疑( ),念近中( )无此禅院( )。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 ),始( )悟( )为( )山市。未几( ),高垣( )睥睨( ),连亘( )六七里,居然( )城郭( )矣。中( )有楼若( )者,堂( )若者,坊( )若者,历历在目( ),以( )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城市依稀( )而已( )。既而( )风定天清,一切乌( )有,惟( )危( )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 )皆( )洞开( );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 ),楼愈高,则( )明渐少。数至八层,裁( )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不可计其 ( )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或( )凭( )或立,不一状( )。逾时( ),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 );倏忽( )如( )拳如豆,遂( )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与世无别,故( )又名“鬼市”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 ) 飞甍( ) 高垣( ) 禅院( )
    逾时( ) 连亘( ) 倏忽( ) 窗扉( )
    2、解释文中括号前的黑体字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A、然数年恒不一见( ) B、 始悟为山市 ( )
    尘气莽莽然 ( ) 可以为师矣(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C、见宫殿数十所( ) D、 又闻有早行者(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②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④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⑤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⑥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⑦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⑧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⑨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⑩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5、填空
    ⑴《山市》选自 ,作者 ,字 ,号 ,世称“ ”, 代文学家。
    ⑵文中“惟危楼一座”中的“危楼”两字,我们不由地联想到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 , ”两句诗。
    6、问题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课文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称为“鬼市”?
    (6)运用科学知识,请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参考答案A
    1.略 2.《聊斋志异》;清代;柳泉居士 3.要把握山市发生变化的三个阶段,同时注意时间词语“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的顺序。 4.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 5.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 6.不能。这是一句描写中的议论,除有点题的作用之外,其中一个“悟”字,更表明了所见所闻景象与真实无异。 7.⑴经常⑵不久,不一会儿⑶连绵不断⑷隐隐约约⑸通“才”⑹过了一会儿 8.⑴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⑵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⑶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⑷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B
    1、《聊斋志异》、清代、文学家2、(1) B(2)A (3) C(4)C3、A
    4、C5、(1)夸张  (2)比喻   (3)比喻 排比
    C:
    1、注音míng méng yuán chán yú gèn shū fēi
    2、解释黑体字 (略)
    3、A.然而, …的样子, 这样 B.是, 成为, 因为 C.几, 计算 D.的人, 的
    4、句子翻译
    ①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②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③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④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⑤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⑦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⑧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⑨(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⑩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5、填空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柳泉居士 聊斋先生 清代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问题探究
    (1)记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
    (2)时间 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3)①形成阶段:孤塔、宫殿的出现;②发展阶段:城市的出现;③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消失。
    (4)照应开头,说明淄川的地方确实可以看到山市这种自然现象。
    (5)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当时的人们不能用科学道理解释这一自然现象。
    (6)“山市”与“海市”一样,是因折光反射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