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人教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阅读《秋的气味》一文,完成1—6题。(17分)
    秋的气味
    林海音/文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他们是北平许多著名的回教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平就是回教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卖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一九六一年十月三十日
    (选自央视网站“文化频道──电视诗歌散文”)
    1.本文先写物,再写 ,表现北平秋天 、 的特点。(3分)
    2.北京城很大,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呢?(2分)
    3.从文章来看,老五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4.文章语言口语化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找出一处,加以品析。(3分)
    5.“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3分)
    6.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写北京秋的气味吗?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题。(2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选文的作者是 代作家 ,字三白,苏州人,著有《浮生六记》。(2分)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①明察秋毫( ) ②项为之强( )
    ③徐喷以烟( ) ④留蚊于素帐中( )
    3.请在括号内将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2分)
    ①私拟作群鹤舞( )空 ②( )于土墙凹凸处
    4.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5.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怡然称快”指的又是什么事情?(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6.文中划线的语句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何好处?(3分)
    7.作者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对童年趣事做了细致的描绘,读来趣味盎然。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出你生活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交流。(不少于80字)(5分)
    三、写作展示台。(40分)
    师傅刚造好一个钟,把它摆在库房的架上,两旁各有一个老钟滴滴答答地响着。
    一个老钟对新来的钟说:“现在你就开始工作吧。不过我得提醒你,别以为你精神饱满,你还没敲到三千三百万下之前,保证你已累得半死。”
    “什么?三千三百万下,我永远也做不来这样沉重的工作。”小钟真的被吓慌了。
    “喂,傻小子,你别听他的话。”另一个钟挺身而出主持正义,“你的工作决不会太粗重,每次你只要轻轻敲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吗?敲完一下之后,你只需要再敲一下,就是这样简单,绝对难不倒你的。”
    “原来我的工作,一次只需要敲一下,这样简单的工作我倒是会做。”小钟终于拾回自信心,于是开始勇敢上路,而不需要计算几个月下来必须敲几千万下。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也是由许多小困难组成的,若我们能像分解因式一样对待眼前的困难,那么,这些小困难在聪明的你的面前也就不会再是困难了,再大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了。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⑴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⑵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⑶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
    1.①剔 ②猝 ③jīn ④sù ⑤眩 ⑥隅
    2.A.竭力 B.啜泣 C.坚韧 D.固执
    3.①誊、付,誉、副。 ②寂静,空旷。 ③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4.要点:成功需要的是耐心和付出。
    5.例:雨露下苏醒的万物、赛场拼搏的青年等;比喻略。
    6.①江春入旧年 ②任重而道远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
    二、
    (一)
    1.①说明人们有太看重现所拥有、被物所困的心理。
    ②认为庆幸:这样人们就不会有太大的苦恼;认为哀怜:这样的人目光太短浅,没有看到人生大的风景。
    2.如:陶渊明,弃官归隐,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质。
    3.①人都有一种占有的欲望,并不在乎物的价值,心理满足要远远大于生理满足。
    ②人生重要的是过程,并不是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等次要的东西。
    4.展示了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
    5.言之有理即可。
    (二)
    1.人 祥和 亲切
    2.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3.公平、亲切、随和、诚朴
    4.如,“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口语化的描绘,动作、情态就非常鲜明,如在眼前。
    5.拟人。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及对人的诱惑力。
    6.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
    (三)
    1.清代沈复
    2.①眼力 ②指代“昂首观”这个动作 ③慢慢地 ④白色
    3.①于 ②余(我)
    4.①所以常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5.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6.想象。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更富生活情趣。
    7.要求:要有天真的想象和细致的描绘。
    三、略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