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幼时记趣》,回答文后10——13题。(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队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张累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之为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苔小草丛杂处,长蹲其身,使于台齐,定目细视,以从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悠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哑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解释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余忆童稚()时 (2)见藐()小微物(3)项之为强()(4)明察秋毫()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12: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候的“我”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 习惯: 收获: (2) 文中“昂首观之”的“之”字指代的是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 13:(2分)请试着分析“昂首观之,项之为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表现效果?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社戏》节选部分,完成14——16题。(10分) (1) 月还没落,放佛看戏也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亮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来到时候一般,又飘渺的像一座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是已经过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2) 不多久,松柏林早已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昆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廷子看着喝彩起来。 (3)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的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偸一点来煮着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4)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呢?”双喜先跳了下去,在岸上说。 (5) 我们也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人很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麦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一位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家的田里各偷了一大捧。 (6)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地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柴和盐,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15: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起到的表达作用。(4分) (1) 月还没落,放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飘渺得像一座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2)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父,也停了廷子看着喝彩起来。 16:这段文字中的阿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举具体例子进行简要分析。(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