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父母刚离家时,伤心难过——父母离家五年, ——父母因车祸受伤, ——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结合上下文,品味“晃”和“昂”的表达效果。) (2)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为什么李想将“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8.仔细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9.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忧郁漠然(孤单悲伤);无动于衷(意对即可) 2.(1)“晃”和“昂”形象地写出了李想强忍泪水、绝不低头的情景(“晃”“昂”两字分别回答,意对也可);表现了他的倔强和坚强(故作坚强)。 (2)父母回来后,李想得到了父母的关爱,特别开心和自豪,所以他将“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3.示例: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致啊!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4.第一种:原题更好,它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且形象生动。第二种:“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更好,它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引发了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思考。(任选一种,意对即可) 相关推荐: 2012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2年中考作文题目和满分作文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成绩查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