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小王有一天在路上捡到一个包裹,内有人民币5000元,后来失主张某要求小王归还钱物,小王说:“我捡到的物品已经属于我的了,我想还就还,不想还就不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小王的说法是正确的,拾到物品可以自己处理 ②小王如果将5 000元人民币占为己有,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违法的 ③张某有权利要回自己的钱物 ④小王应该将物品还给张某,且不得要求张某支付“感谢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题蕴含的道理) 27. 三、简答 28.年仅14周岁初二年级学生裴某经常旷课逃学,到电子游戏厅和网吧玩游戏,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老师公布了班级排行榜,裴某排在最后一位。裴父对其前途丧失了信心,回家后就将他毒打了一顿。裴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来到了南方一沿海城市。裴某在老乡的安排下,进入一工厂做学徒工。 根据材料回答: (1)我国制定了哪两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 (2)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和行为违反了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置的哪几种保护? 29.在一辆长途公交车上,有一个4人团伙进行诈骗活动。其中一人拉开一瓶健力宝,另一同伙喊道:拉环上中了特等奖!另外两名同伙鼓励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用手上的金戒指把健力宝罐换过来。正当骗子们即将得手之际,乘坐这辆车的一位男青年挺身而出,揭露骗局。骗子们恼羞成怒,一起殴打这个青年,并用尖刀把他刺伤……当时车厢内十多名乘客无人作声,女售票员不知去向,司机打开车门,4名歹徒乘机逃走。男青年在身中5刀的情况下,不顾生命危险,在一位出租车司机帮助下边用手机报警,边继续追赶逃犯…… 请你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说明以下问题: (1)对这位青年的英勇行为进行评析。 (2)对袖手旁观者的行为进行评析。 (3)作为中学生的你如果当时在场,会采取哪些方式与歹徒作斗争? 30.某日下班时间,甲骑车经过某路口时与逆向骑车的乙相撞,甲新买的手提电脑也重重地跌落在地。甲乙发生争吵,正巧甲的儿子丙下班经过,不问青红皂白上前重重地打了乙几拳,当场把乙打倒在地。三人的争斗引来不少路人围观,致使该路口交通堵塞,一片混乱。 (1)甲、乙两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各处以50元罚款,丙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天。公安机关作出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2)保修部门检查,甲的手提电脑严重受损,价值1万元,由乙赔偿。作出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3)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脱落,责任由丙负责。作出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31.来自中国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占全国犯罪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呈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低龄化现象突出,二是团伙犯罪倾向明显,三是未成年少女犯罪逐年增多,四是在校生占相当比例。 据报道:某中学4名九年级男生放学走出校门后,突然被近20名校外学生围攻,其中一名较瘦的学生被殴打导致肾脏破裂。警方将这伙人悉数抓获,并对11名涉案嫌疑人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就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动机、危害及教育与防治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1.D 2.D 3.B 4.B 5.A 6.A 7.D 8.A 9.D 10.C 11.B 12.A 13.B 14.D 15.A 16.D 17.CD 18.ABCD 19.BC 20.AB 二、2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守规则,不能违反法律,平时应该增强法制观念,脱离低级趣味,提高道德水平。 三、22.(1)违反学校纪律:欺负小同学,勒索少量财务。一般违法行为:打架斗殴 小偷小摸。(2)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须后果.(3)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是附加刑。(4)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法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合理即可)(5)许多违法犯罪的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合理即可. 23.(1)①安全权、知情权或公平交易权,②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2)①全国人大拥有立法权;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④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⑤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⑥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生权利等。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一、1.A 2.B 3.D 4.B 5.A 6.C 7.C 8.D 9.B 10.C 11.D 12.A 13.C 14.D 15.B 16.A 17.B 18.B 19.C 20.A 21.B 22.B 23.B 24.D 25.C 26.B 二、27.家庭保护的主要内容——不仅仅在于爱护未成年子女,更要抚养、监护未成年子女;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子女;以良好的品德、言行影响子女。 三、28.(1)《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家庭保护。 29.(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该青年勇斗歹徒,是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表现.(2)袖手旁观者,在犯罪分子面前不敢斗争,客观上纵容犯罪分子,同时也是自私的表现,应该受到道德谴责。(3)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敢于斗争的决心和勇气,要讲究方法。要对犯罪分子依法进行揭发检举,拨打“110”报警,记住犯罪分子的特征等。我们要以这位青年为榜样,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0.(1)因为甲、乙、丙三者争吵、殴斗、阻塞交通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2)因为乙的行为同时也是民事违法行为,要作出民事赔偿。(3)因为丙的行为同时也是民事违法行为,要作出民事赔偿。 31.提示:青少年犯罪的几个原因。①社会因素。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不健康的影视媒体、书刊杂志的潜移默化。②家庭因素。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简单。③学校因素。学习压力过重,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课余生活单调,不能吸引学生;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④自身因素。结交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不严格要求自己,缺乏进取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可能有:讲哥们儿义气;追求享乐;好奇从众,盲目模仿;逞强好胜。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给社会带来危害,是不安定因素,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给家庭带来痛苦;侵犯了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教育与预防措施:社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加强道德、法律宣传,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要更好地实施家庭保护,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品行影响自己的孩子,教育方式方法要适当;学校要加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丰富课余生活,教师的教育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青少年自身要自觉增强道德观念、法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奋发进取,并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不良嗜好和不良诱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