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2分)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6分)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2分)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显得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许衡建议“行汉法”的主要历史依据。 材料二: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2)材料二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在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了哪些发展举措? (3)材料二赞颂的历史人物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4)材料三中的印章体现了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并举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7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5DACCA6-10CCCBA 11-15BCBBC16-20CCCCA 二、材料题(21题22分,22题18分,23题20分) 21.(1)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2分) 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分) (2)曲辕犁,筒车;耕作;灌溉。(共6分) (3)科举制度;(2分)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分)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2分) (4)玄奘,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6分) 22.(1)960年,陈桥驿(4分)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分)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2分) (3)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2分) 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2分) 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3分) (4)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分) 23.(1)北魏、辽、金因推行汉法统治时间较长,其他不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很快相继败亡。(2分) (2)元世祖忽必烈(2分) 措施:“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办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4分) (3)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分) (4)x藏(2分)在澎湖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4分) (5)我们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学习先进文化,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