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略。 (2)淮水 大散关 13.清朝乾隆年间,秦桧的后人秦润泉考中状元,在游览西湖拜谒岳飞墓时,有人问他作何感想,他挥毫题写了“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联语,请你解释一下联语的意思,想一想他为什么 这么说? 解析:此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是先读懂材料,紧扣题目要求,结合教材有关知识作答。 参考答案:意思是:人们从宋朝以后很少用桧取名字,我到岳飞的坟前,对自己姓秦感到愧疚。因为秦桧害死了岳飞,人们痛恨秦桧,所以身为秦桧的后代也感到脸上无光。 1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图1图2 解析:识图分析题是历史学习中常常见到的题型,历史图片是历史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历史信息。我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学会从图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历史信息, 然后把这些信息同我们已知的历史知识建立起联系,提取我们需要的内容,最后再做出判断,总结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发现两幅图上政权的名称不同,图1主要政权有辽、西夏、北宋,图2主要政权是金、南宋。因为金兴起后灭掉了辽和北宋,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②南宋的疆域比北宋小得多。因为金与南宋签订和议,把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领土割给了金。 15.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会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到东汉初年, 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漫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3)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解析: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互相融合,取长补短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善于虚心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大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的自傲是要不得的。 参考答案:(1)变化:从分散走向融合。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 (2)原因: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内容: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中心南移,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 (3)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或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言之有理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