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2)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 12.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 周大贾 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末”指的是什么?“游手趁食者”指的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什么时期的何种社会现象?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阅读历史资料,并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先读懂史料,再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作答。 参考答案:(1)纺织业发达,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 (2)“末”指的是商业和手工业。“游手趁食者”指的是雇佣劳动者。 (3)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3.识读下图,请完成: (1)图中施复夫妇和工人、机房还可有什么名称?他们是什么关系? (2)这种历史现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质是什么? 解析:观察此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明朝中期以后,在苏州、松江等地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参考答案:(1)施复夫妇就是机户,工人称为机工,机房也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这种现象是在明朝中期以后,在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中出现的。它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 芽的表现。 14.识读下图,请完成: (1)此话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的思想?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清朝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政策? (2)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应怎样认识它?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以及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读懂乾隆皇帝所说的话,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1)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之所以实行这种政策,一方面是由于清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另一方面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 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闭关政策是一种消极政策,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才是一种积极进步政策,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才能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们应当学习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富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