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测试题及参考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仙娥令下嫁,骄子自同和。剑乾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唐)张仲素《王昭君》
    关月夜悬青 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唐)苏郁《咏和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或星《咏史》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 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徒劳。
    — —董必武
    综合上述引诗,结合昭君出塞的史实,说说你对古代“和亲”政策的看法。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B 2.B 3.A 4.D 5.B 6.D 7.C 8.C
    二、填空题
    1.蒙古草原 秦汉 冒顿
    2.国力 河套 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 霍去病 漠北 西迁
    3.汉元帝 呼韩邪 文化交流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A 2.D 3.B 4.A 5.B 6.B 7.C 8.C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
    (2)材料一是指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被赶到大漠以北,故唱此曲。材料二是指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边境的匈奴人民过上了多年安定生活。
    (3)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部得到了安定;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拓展探究
    (1)长城。抵御匈奴
    (2)单于。冒顿、呼韩邪
    (3)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派卫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4)昭君出塞。能以和亲政策带来民族间的长期的友好交流和和平,避免了战争给民族双方所带来的损害。
    (5)316年匈奴人的一支灭掉西晋。
    (6)没有匈奴。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创造了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资源。(3)感悟:与匈奴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友好交往是民族之是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知识链接
    点拨:题中诗歌反映的是西汉和亲政策的有关史实,关键是要了解和亲政策实施的背景和目的,特别是和亲后产生的影响,再选一角度谈谈对此政策的主观看法。
    答案:从赞同或反对任一角度谈出自己的观点均可。(提示:我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在两汉时期,匈奴和汉既有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也存在和平友好的关系。它们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在形式上有极大的相似, 但二者却又不完全相同,这与当时的统治政策和国家实力有巨大的关 系。汉初和亲与昭君和亲在目的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它们又是不同的:汉初和亲是在军事大败情况下进行的,统治者采取了纳贡求利之策,具有屈辱性,这种和条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目昭君也是自愿前往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