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材料描述的是张春第几次出使西域的情况?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你还知道汉朝时与张骞坚持完成使命类似的事例吗? (3)这些事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失于战争。公元 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 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说法三: 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 说法五:楼兰被 瘟疫疾病毁灭。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A 6.C 二、填空题 1.玉门关 阳关 新疆 2.大月氏 公元前138年 119年 交往 3.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 新疆 4.张骞出使西域 长安 河西走廊 西亚 欧洲 丝绸之路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A 2.B 3.A 4.A 5.B 6.C 7.A 8.C 二、材料分析题 (1)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 (2)西亚、丝和丝织品 (3)张骞 (4)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5)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 条重要通道,在我国至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6)可以开发丝绸之路为旅游路线。 (7)复兴丝绸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拓展探究 点拨: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没有力量和匈奴对抗,两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 的条件。国力由弱而强,关键在于西汉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萧条,国力弱小,无力反击匈奴。经过汉高祖、文帝、景帝几代皇帝采取轻摇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具备了战胜匈奴的物质条件。 知识链接 点拨:题中诗歌反映的是西汉和亲政策的有关史实,关键是要了解和亲政策实施的背景和目的,特别是和亲后产生的影响,再选一角度谈谈对此政策的主观看法。 答案:从赞同或反对任一角度谈出自己的观点均可。(提示:我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在两汉时期,匈奴和汉既有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也存在和平友好的关系。它们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在形式上有极大的相似,但二者却又不完全相同,这与当时的统治政策和国家实力有巨大的关系。汉初和亲与昭君和亲在目的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它们又是不同的:汉初和亲是在军事大败情况下进行的,统治者采取了纳贡求利之策,具有屈辱性,这种和条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目昭君也是自愿前往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