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0.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 A.实施结果 B.实施过程 C.实施目的 D.实施背景 22.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23.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2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 25.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的是 A.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B.汉武帝时,对匈奴用兵,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C.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D.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27题15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3分)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6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6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3分) (2)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4分) (3)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5分) (4)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3分) 28、(20分)观看两幅图片后,回答下列问题: (1)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了。那时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2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其意义是什么?(4分) (2)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4分)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什么机构或官职?有何意义?(4分) (4)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请分析一下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