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周武王 ②齐桓公 ③晋文公 ④商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磨制石器 ② 打制石器 ③ 铁制工具 ④青铜工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0.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 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3.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秦的“政制”主要是指 A.井田制 B. 等级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 14.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15.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A、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16.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17.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 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A.汉高祖 刘邦 B.汉武帝 刘彻 C.汉光武帝 刘秀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D.蜀汉皇帝 刘备 18.董仲舒针对“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的形势,建议汉武帝 A .休养生息 B .独尊儒术 C .削弱诸侯国 D .建立太学 19.由右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 们正在学习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印度取经 20.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4分,共50分) 得分 评卷人 21.(20分)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 恶。” ——《史记》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所述的改革的内容。(2分)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展示的是哪一改革的场景?图2中,改革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你认为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个阶级的利益?(6分) (3)比较这两次改革,在目的方面的不同之处是什么?(4分) (4)这两次改革分别对春秋的齐国和战国的秦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作用谈一谈改革所带给你的启示。(8分) 得分 评卷人 22.(14分)回答汉武帝的有关问题。 (1)向汉武帝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是谁?(2分)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2分)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恩赐亲戚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③ B、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他建立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姓名。”(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的引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