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地理 > 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地理教学教案:世界的人口(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比较,
    提问: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中纬度)
    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近海地带)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学生讨论):“想一想”第二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不能用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 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世界的人口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情况。
    (练习)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图上,找出世界四个人口稠密区的具体位置,要求形式用红笔在课本图上勾画出人口稠密区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四大稀疏区:高纬度地区
    高山高原地区
    干旱沙漠地带
    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样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影响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 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 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提问)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大约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讲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加以量化呢?
    (讲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问)请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讲述)这样的结论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表
    请学生粗略计算:1950年、1990年、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分别是发达国家的多少倍,加深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设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越来越明显,会带来什么问题?学生思考但不必回答,为下节课讲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过渡)大家都听过《橄榄树》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从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的,这种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社会现象,就是人口迁移。
    (提问)请大家读教材“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回答并评判。最后展示“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教师总结。特别强调目前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即: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讨论)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哪些影响?
    2.你认为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过渡)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个反映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人口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人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计算)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国家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
    中国12481000009600000
    加拿大303000009970000
    (中国: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讲述)人口密度能准确的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提问)世界人口稠密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总结)
    (讨论)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讨论)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练习)选择题
    探究活动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对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进行一次采访,问一问:从你的曾祖父母开始,经过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2.通过你家的情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总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目的:
    1.通过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变化过程,印证课本上关于人口增长的结论和数据,即理论联系实际。
    2.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加深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要求:查找资料(可上网查找)。
    看看你们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哪个区(县)或乡的人口密度大,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的:
    1.通过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把书本的理论用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如通过调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异后,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
    上一篇教案: 世界的人口问题
    下一篇教案: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返回该栏目,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