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7-9年级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地理学业的评价问题尤为凸现。尤其是如何合理地进行地理能力的考核?已成为教师备受关注的问题。培养我国具有现代地理素养的公民,进行“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学业测试无疑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的可持续创新,更利于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参加地理学业测试的命题体验与试题评价研讨,谈一谈地理能力试题怎样设计的问题。 一、更新地理命题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看其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可持续价值。教育教学离不开测试,新课程理念下的测试不是以学生为“敌”,也不是一味地考知识的再现,而是将测试视为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知识和问题的再认、再生为主。这也是试题“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的主要差别。 主要特征表象 “知识立意”为主导的试题 依教材考“教材”测知识记忆的数量 “能力立意”为主导的试题 依课标用“教材”测知识运用的质量 在新课程的“纸+笔”测试环境下,地理测试题的设计更应重视:创设题目情境,使试题有“趣”;联系身边实际,使试题有“用”;注重问题探究,使试题有“理”;渗透地理思想,使试题有“根”。 二、确立能力考核目标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业考试,一部分地区将地理列入综合类科目考查,大部分地区则进行单学科结业测试。就地理学科来说,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力(包括技能)有“运用地球仪的技能;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和说明其地理特征的能力;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与说明地理事物分布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的能力;运用地理概念、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的能力;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的能力等等。”将地理课程标准提到的能力可归整为五方面的能力(见图)。
目前,在纸笔形式为主的测试中,考查上述能力需要精心设计题目,并且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考查的重点可放在:在具体的情景下利用所学知识来辨别地理事物与现象,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具体的考查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从题目情境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 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对提供信息资料的观察、对资料本身的理解和生发有用信息并对有用信息的提取等方面表现出来。 ?结合设问要求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科问题或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成因、过程、结果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分辨和评价等活动表现出来。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可以通过资料的使用进行,也可以没有外显的资料利用过程。对比较单一问题得出“结论”可以放在这种能力范围内。 ?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问题的解决。这里的问题解决具有狭义性,主要包括对一些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做出决策等。这一过程也反映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 ?表述或表达思维过程与结果的能力。实际上是立论与结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也是通过思索表现出的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 例如,撰写一篇短文来阐述一个问题或现象可以视为为是对这种能力的考查。其较高的能力要求为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多类题型都可以选作考查能力的题型。不过人们使用较多的是主观类的题型,例如非选择题。主要是因为这种题型可以有较大的空间让学生来表现自我的能力。
三、把握能力试题结构 不论是地理试题,还是其他学科试题都是由立意、情境、设问三个主要要素构成。 ①通常讲考什么即立意——反映考查目的与主旨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主要包括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能力立意”试题既要有明确所测目标,又要有确定的主题意义,其考查的能力目标要有层次性。 ②借助和选用什么材料考——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其选材要科学可信服从立意,对选用的材料信息要作必要的裁剪,要联系实际,面貌新颖,学科背景特点要鲜明。 ③考查的具体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表达立意意图,体现内在含义。要针对主题内容,涵盖重要问题,方式新颖巧妙,用语准确简明,既关注学术性,又注重亲和性。 虽然地理实践操作能力不太适于纸笔测试下的能力考核内容,但只要提供必要的案例情景与巧妙设问也能检测学生对某项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不过这类试题不能替代实践操作,否则就会出现“纸上谈兵”倾向。在实际能力命题中,既要考虑按不同能力目标设计题目,更要考虑按三维目标要求的综合能力设计试题。因为,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再生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同时运用和表现出多种能力。 在地理新课程理念下,突出能力立意的试题,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反映考试性质,体现课标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为不同程度学生能力的提升与考核,创设题目情境,渗透出人文性和亲和力。在排组试题时尽可能先易后难,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结构为7:2:1或6:3:1较为适合。其题目分值也应根据信息整合程度与思维过程相匹配。 四、优化能力试题设计 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掌握地理知识内容的要求有了调整,对结合实例和运用地理图表解释与说明地理事物的要求大大增强。如何根据课程标准考查学生的能力,是很多教师在接触新课程后感到困惑的地方。积极探讨从传统命题方式向基于课程标准命题方式的转变已成共识。在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命题时,试题立意与设计必须由以往的“记知识考知识体现记忆再现”向“用知识考能力体现应用再生”转化。这里仅举几例与同行们交流与研讨。
【例1】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不但能了解很多地理事物,还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更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地点的位置。读图1完成1~3题:
1.放在桌上的地球仪,其地轴与桌面的夹角为( ) A.90° B.66.5° C.45° D.23.5° 2.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拔动它转动,地球仪上距桌面最近点( ) A.始终为南极点 B.始终在赤道上 C.始终在南回归线上 D.始终在南极圈上 3.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所跨纬度为( ) A.23.5° B.30° C.47° D.60 ° 答案:1.B 2.D 3.C 【例2】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是认识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工具,也是储存地理信息的载体。图2为世界西半球的两个大洲夜晚灯光(白色部分)分布状况,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①为夜晚灯光范围大的地区,该地分布在( ) A.欧洲的俄罗斯 B.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C.亚洲的中国 D.北美洲的美国 5.图中②区域地表环境的特点是( ) A.城市众多,交通发达 B.森林茂密,河网密布 C.沙漠广布,人烟稀少 D.地势高耸,冰川积雪 6.图中甲、乙两大洋分别是( ) A.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北冰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太平洋 答案:4.D 5.B 6.C 【例3】《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其实也有人物创作的原型,那就是中国唐代的高僧玄奘。玄奘于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到达天竺国佛教最高学府那兰陀寺学习。后来,又游学天竺国很多地方。645年2月(唐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据此并读图(图3) “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完成7~9题: 7.玄奘所去的天竺国,现在是( ) A.印 度 B.泰 国 C.伊 朗 D.不 丹 8.玄奘回国途经的内流河是图中所示的( ) A.u河 B.v河 C.w河 D.x河 9.玄奘回到长安时,当地的景象最有可能是( )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D.滚滚波涛逐浪涌,江河万里尽扬清 答案:7.A 8.C 9.B 【例4】“人民币上学地理”,依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图4),完成10~12题: 10.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是( ) A.杭州西湖 八达岭长城 B.日月潭 承德避暑山庄 C.桂林山水 布达拉宫 D.长江三峡 敦煌莫高窟 11.图示景观分布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壮族 藏族 B.高山族 满族 C.苗族 回族 D.傣族 蒙古族 12.形成图示景观分布地区地理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河湖密度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 答案:10.C 11.A 12.D 【例5】图5所示省区的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700万。据此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示的省区是( ) A.湖北省 B.江西省 C.安徽省 D.陕西省 14.该省区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 ) A.235人 B.215人 C.195人 D.165人 15.秦岭沿线一月的平均气温约为( ) A.0℃ B.5℃ C.10℃ D.15℃ 答案:13.D 14.A 15.A 【例6】读我国某区域图(图6),依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城市为省会城市,其城市名称为 ,②示意的是 煤矿。 (2)图示①城市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降水主要集中在 两月。 (3)图中③城有“鸡鸣一声听三省”的说法,其三省是指 、 、 。 (4)图中甲地区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该地区的城市在发展中应要防止大气污染和 污染。 (5)图中所示的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主要为我国的 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 阶梯。该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6)图示省区向外地输送能源的两种主要方式:一是提高铁路、公路的运输能力加强煤炭外运,二是 。 (7)加强图示地区的生态建设改善其生态环境,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案:(1)太原 大同 (2)30 7、8 (3)山西 陕西 河南(4)沿河分布 河水(5)黄土 第二 水土流失 (6)将煤炭转化成电能(火力发电)向外输送(7)加强河流中上游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植树种草减缓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生产活动(调整生产结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草坡地控制过度放牧等。 总之,在初中地理新课程学业测试中要落实与体现地理课程三维性的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就必须加强“能力立意”为主导试题的开发与研制,立意要高、情景(选材)要新、设问要巧、结构要合理,从而发挥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学业测试题目的“图为载体、知识抽样、能力覆盖、思想渗透、方法支撑”的正导向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