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①——AC ②——BD 金钥匙:通过本题的解答,使学生牢固的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例2】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 23.5°S夏至日 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有一次直射现象的纬线的纬度数及其对应的节气和该地点所在的半球。 井底有阳光直射现象,而且只有一次,那么这口井一定在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即在23.5°S或23.5°N,而其它在23.5°N~23.5°S之间的范网内,应该有两次直射现象。 答案:B 金钥匙: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直射一次的现象的地理纬度为23.5°N,这一天正值我国的夏至日。 创新例题点拨 【例1】我国南极考察队由上海出发到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S,76°E),途经地球五带中的 个。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南极中心站的位置、五带的划分与分布。上海处在北温带,中山站处在南寒带;从上海向南到中山站依次经过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内寒带,共经过了4个温度带。 答案:B 【例2】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如图1.2-7),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 ,B. ,E. 。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D和 。(用字母来表示) (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和 。(用字母表示) (5)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 ,有极夜现象的是 。(用字母表示)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D和B的分界线是 。 点拨:观察五带图,掌握五带名称、五带的分界和各温度带的特点。 由五带范围分布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为寒带。阳光直射情况: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两次),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答案:(1)热带 北温带 南极带(2)A (3)E (4)B C(5)DE (6)回归线或南北纬23.5°纬线;北极圈(或66.5°N纬线) 【例3】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8),回答: (1)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最 。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 。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 。 (2)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 。如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四季变化? 有没有昼夜交替? 。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在不同位置得到太阳热量多少和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公转至A点时,是冬至日,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当公转到C点时为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当太阳公转至B、D时,全球昼夜平分。 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30°N;若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没有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生产,跟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没有关系。 答案:(1)少 高 平分或等长 (2)30°N 无 有 学用方法指导 1.学习地理要善于抓住比较、抓联系。请看下表。 表一 表现原因 昼夜现象的产生在任何一个时刻,太阳总是照亮半个地球,被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不被照亮的半球为夜半球地球是一个本身不发光和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都会出现白天和黑夜更替的现象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某个地区在一年内白天和黑夜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地球公转 表二 夏至6.22(或6.21)春分3.20(或3.21)秋分9.23(或9.22)冬至12.22 (或12.23) 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光直射赤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接受光热多,气温高过渡 北半球接受光热少,气温低 二分二至日是我国特有的节气,是我国黄河流域人民总结形成的,因此主要指北半球季节变化。尽管南北半球季节变化相反,只要提到夏至日,日期可认为是6月21日或22日,全球日期是统一的。 2.太阳直射点为什么总是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 这是由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决定的。此夹角为66.5°,则南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最南和最北界线为南纬23.5°和北纬23.5°,南北极圈的纬度为66.5°,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和为90°。 若夹角为60°,则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为90°-60°=30°,南北极圈的纬度数为60°,与夹角度数相同。南北极圈的纬度为90°,即太阳总是直射0°纬线,南北回归线就不存在,南北极圈也不存在,这样地球上同一地区每天获得的太阳热量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也就没有了四季的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