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在形状、排列方式和内部绿色颗粒数目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能否解释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叶肉细胞内部的绿色颗粒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叶脉贯穿于叶肉组织中,叶脉细胞的颜色、形状和排列方式如何?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菠菜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的半月形细胞,这就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 (3)画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及其相连的几个表皮细胞图。 讨论: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总结实验过程中临时切片制作效果及观察情况,对表现好的组给予表扬。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清洗和整理实验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设计: 观察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 1、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结构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材料用具:课本71页 方法步骤: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的横切临时切片(板图示每一步骤) 2、观察叶片的结构并思考问题 3、观察叶片下表皮 4、绘制叶片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板图示范) 注意:刀片很锋利,用时要小心!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课时)叶片的结构 上一节我们观察了叶横切的临时切片,知道叶片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哪三部分呢?请同学对照挂图指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这三部分的细胞排列有什么特点呢?这些特点又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呢?我们这节课继续讨论。 要求学生遵循显微镜的使用程序,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横切结构的清晰物像(永久制片),为观察实验教学过程的推进创造条件。 调控学生依次观察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辨认各部分结构的分布部位、细胞形状、排列疏密状况等。 首先看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请同学回答。(结合上节课的记录和这节课的观察回答) 总结: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不透水的角质层。这样的表皮有什么用呢?功能: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透光,又可防止叶片过多的散失水分,对叶片还有保护作用。因此,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我们看到的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是什么样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表皮细胞的不同形态,就此想象表皮细胞的立体结构。(比如拼图块) 表皮上有什么特殊结构?看图指出表皮细胞之间有一些特殊细胞两两成对,其中每一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叫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 保卫细胞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每个保卫细胞临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比较厚,远离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比较薄。用自制教具演示,当保卫细胞吸水时,分别向两侧凸起,气孔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 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某些浮水植物,如睡莲,其气孔全部分布在下表皮。 上下表皮之间大部分是叶肉细胞。请同学观察叶肉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有什么规律? 总结: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整齐,含绿色颗粒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绿色颗粒较少。 叶肉细胞内部的许多绿色颗粒结构是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那么,你们现在能回答大多数植物的叶为什么是绿的?而且总是靠近上表面绿色更深一些?(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叶肉细胞内有许多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绿色的叶绿素,使叶片呈绿色。叶片的上表面颜色一般较叶片下表面深,主要是因为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而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少。 在叶肉之间有束状结构是叶脉。从叶的外部看,叶脉是许多交织的脉络,构成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一些植物的叶脉相互交错,称网状叶脉;还有些植物的叶脉大体上平行分布,称平行叶脉。 叶脉是由一些什么形状的细胞构成的呢?观察永久制片。 指图说明:叶脉主要是由两种细胞构成的管道组成的。图中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导管,导管是由一些中空、横壁消失的细胞连接成的长管,这些细胞是死细胞,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图中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筛管,也是由一些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在细胞上下连接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筛孔,这些细胞是活细胞,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由此看来,叶脉不仅具有支持作用,而且还有疏导作用。 总结:叶片的结构有哪些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1、表皮透光保水,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 2、叶肉含大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叶脉可运输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物质。 整理好显微镜,放回原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叶片的结构 探究活动 叶脉标本的制作 1.摘取若干叶脉清晰、坚韧的叶片,如桑叶、桂花叶。 2.称取碳酸钠2.5克,氢氧化钠3.5克(或3克)置于烧杯中,注入清水100毫升,放在火上煮沸。 3.投入树叶,让它们全部浸在溶液里。继续加热6~8分钟,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拌动,使各叶分离,受热均匀。叶片受药品的腐蚀,柔软的部分就易被除去而留下叶脉。 4.用镊子取出煮过的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内。 5.从清水里取出漂净的树叶,平铺在左手掌中,用右手食指在自来水流水中仔细地擦去叶片的柔软部分,露出清晰的叶脉,然后贴在玻璃片上凉干。 6.趁叶脉还未干透,用毛笔涂上水彩颜料(也可浸在彩色墨水中染色)。凉干后,放在书中压平。然后在叶柄上系上一条彩色的丝带,就做成美观的书签了。 仔细地观察叶脉在叶片上的分布。 你所做的叶片的叶脉是什么类型的叶脉? 叶脉里含有什么?有什么功能? 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提出问题:植物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其中的哪个条件可能对叶绿素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呢?请举出实例或收集有关资料作为依据提出假设。 做出假设: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提出本组所做的假设以及提出假设的依据。学生可能做出的假设:(1)叶绿素的形成与阳光有关:青蒜和蒜黄都是用大蒜蒜瓣培育成的。青蒜是露天生长的,它的叶片是绿色的;蒜黄是在遮光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是黄色的。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有关的科学研究证实,黄白色的叶中没有叶绿素。(2)叶绿素的形成与温度有关:夏天树叶是绿色的,到了秋天气温下降,树叶就变黄了。对此做出解释:叶里除了含有绿色的叶绿素以外,还含有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通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最多,其他色素的含量少,于是叶就显出绿色来。但是,叶绿素很容易被低温破坏,秋天气温下降,叶绿素在叶里分解、消失得很快,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因此树叶就变黄了。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阳光、温度都有关系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设计实验: 可提供的用具有:2个约40ml的容器(用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两张吸水纸或少许棉花、2支温度计、1个水杯、1支滴管、密封性好的纸盒(大于种子萌发器皿),以及本组实验设计方案必需的其他用具。想一想,为什么准备两份主要实验用具呢?(学生回答) 提示: 1、实验材料最好选用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种子到实验室领。 2、在适宜的条件下,第一片幼叶在长出之前即开始形成叶绿素,实验进入关键阶段。请思考你的实验装置应分别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中? 3、注意,对照实验中除了需要探究的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当完全相同。 4、建议用表格形式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实验中设置的对照有什么作用? 各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思路,并将方法步骤写在投影片上。 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全班对每组的实验设计思路给予评价和补充,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例如:有个对照实验方案是,把一盆蒜黄放到阳台上培养,另一盆相同的蒜黄放到冰箱内培养。对这个实验方案做出分析和评价。 预期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结果如果支持你们小组的假设,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果如果不支持你们小组的假设,应当怎样做?若取得成功,请总结2-3条成功经验,若实验出现差错,请分析失误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