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http://www.newdu.com 2020-05-1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次接触文言文,对照解释,一字一句地读,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朗读并背诵全文;
    2.弄清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领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教学准备
    1.课文原文投影片;
    2.介绍相关科学知识的文章《〈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教学流程
    一、放手自学,初读课文
    把课文原文、课文注释、白话文翻译和讲解科学道理的说明文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充分自学,能懂多少就懂多少
    二、谈话解题,了解文意
    教师说四句话让学生分辨对错这四句话是:
    1.《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是孔子写的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3.孔子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不能断定两小儿谁是谁非
    4.两个小孩的话都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在分辨对错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出处、作者和体裁,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辨”与“辩”两个字进行区分,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古文表达简洁的特点
    三、引导质疑,互助解疑
    学生练习朗读全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中的生字讲解“盂”字的字形字义
    学生提出自学中的问题然后自由结合组成小组,互相帮助,一起研究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读,怎么理解
    四、导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小节:要把古文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化难为易
    五、导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讲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其他同学一边学习,一边提出问题,展开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指导理解重点词句:
    日初出:早晨,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边板书边讲解“初”字:这是“刀”,这是“衤”,这是裁衣服买来布做成衣服,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开,引申为开始,所以叫做“初”所以这个“初”字的意思和裁衣服有关)
    “也”是个语气词,没有什么意思,相当于现在的“呀”“啊”“哪”
    指导全班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导读第三、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并讲解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其中“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这不正是一个物体在远处时显得小而在近处时显得大吗?(这里不能理解为“这不是远的太阳比近的太阳大吗”这样理解是错误的,不应该说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而应说远时小,近时大如果说远的小,近的大,就变成两个太阳了)
    指名朗读并讲解第四自然段的意思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其中“探汤”的意思是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字古今意思不同我们现在的汤是煲出来的,而古时的汤就是热水)
    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七、导读第五自然段
    指名朗读并讲解第五自然段的意思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中体会:两小儿“笑曰”的“笑”是一种什么笑?(教师用和善的语气朗读,让学生体会这是善意的笑还是恶意的笑?)文章并没有明确,我们可以根据读文章时的感受来理解
    八、导读说明文,了解科学知识
    学生朗读上课时发的讲解课文中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解决下列问题:
    1.早上和中午的太阳是不是一样大?
    2.为什么太阳早上看上去大,中午看上去小呢?
    九、表演故事,融会贯通
    两名学生扮演两小儿,教师演孔子,当堂表演这个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