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曹刿论战》教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曹刿论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本文在对比中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读
    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
    2、小组竞读。
    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一人评。)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3、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4、学生齐读课文。
    二、译
    1、学生个体自译。(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质疑问难,解难。)
    对与以下的重点难点字词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与老师之间互动解决。
    (1)加点词的古今义:
    肉食者鄙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大小之狱
    (2)判断句式: 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 可以一战
    (4)倒装句式: “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
    (5)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同桌互译。同桌互评互补,互助互进,培养伙伴关系,形成共学优势。老师做点拨调控。
    3、学生对照注释对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查
    利用大屏幕中的题目来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是否真正理解。
    1、古今异义;2、词类活用;3、一词多义;4、通假字;5、重点虚词;6、重点文言句式
    二、演
    1、小组合作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寻找故事中可以想象的地方,增补情节,用白话文再现文中情景。大屏幕中出示提示:
    三个场景 人物 人物活动
    乡下 曹刿 乡人 一次对话
    宫廷 曹刿 鲁庄公 战前对话
    长勺 曹刿 鲁庄公 战时指挥;战后对话
    2、选择小组中三个同学上台来创造性地展现当时情景。
    三、评
    自由评说台上表演的同学,是否演出了人物的特点和当时的气氛。
    四、探
    学生根据对文本与课本剧的理解与感受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1、 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个什么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2、 本文中写人与写事上采用什么手法?
    3、 长勺之战胜利了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课堂小结谈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