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初一语文知识点:在阅读中整理写作素材(二)

http://www.newdu.com 2020-05-0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中考网整理了《2019中考心理指导》,供同学们参考。
    【课堂笔记】
    一、文言文解析
    《鲍君》
    【原文】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译文】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猎禽兽。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够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本主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庙的柱子漆成红色,屋梁也画了花纹,日日钟鼓声不断。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走路人过庙门也都进去祈祷。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是我放在网里的鲍鱼呀!"从此人们才不再敬奉"鲍君"了。
    *文言文中出现“归”字该如何解释?同韵母/声母的字意义相近。(回归、返还、还回)
    *去:距离;离开;除掉
    *这篇文言文说明的道理:凡事要认真考虑、究察一番问个究竟,不可人云亦云,轻信不科学的东西而闹出笑话。
    *文言文学习中的两个问题:
    1、积累字词、透彻理解字词的本源含义。
    2、把握中心、必须了解古人价值观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原文】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译文】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周身没有半点丝绸。当时他写《音学五书》时,《诗本音》第二卷屡次被老鼠咬坏,(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有人劝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这类东西,亭林说:“老鼠咬我的稿子,其实是勉励我呢,要不然文章,怎么能经过多次修改呢?”
    通过本文可以看出顾亭林具有艰苦朴素(“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治学严谨,勤奋的态度(“五易其稿”),而在如何看待“鼠啮”中有表现出了豁达,乐观的气度。
    二、《论语》新解
    过去的研究中对老孔子的话有不少误读,比如下面这两句文言文,要结合语境和实际情况才能正确理解古文的中心思想。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东西如果能够经常用到的话,那是多么快乐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自己思考
    三、例文赏析
    学生优秀作文——《挥手之间》
    文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四、总结
    1.阅读写作不分家
    2.阅读的内容就是别人优秀的写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