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初一语文复习资料(苏教版)-《冰心诗三首》教学设计(2)

http://www.newdu.com 2020-05-0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
    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当堂背诵
    五.作业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准备:投影片、补充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检查全班齐背《成功的花》。
    二.分析课文
    检查朗读《嫩绿的芽儿》,教师简单评价,全班齐读。
    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三.深入探究
    补充阅读《中国男孩在美国》,你读了之后,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读了《中国男孩在美国》,作为同龄人的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
    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4.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从欧鹏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的希望,希望不仅在他的身上,也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四.作业 自学并背诵《青年人》,完成课后练习二。
    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教学总结】本教案注重诗歌的朗读,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读中学,在读中品,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教学设计以问题情境为主,问题的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文本解读透彻,教师的主导作用明显。只是教学手段略显单调,以讲读为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原则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较为薄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