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教学目标: ⒈能自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风靡、男子汉、无所不能、崇拜”等词语。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受男孩的天真可爱、个性鲜明。 ⒊初步认识小标题、了解它的作用;能概括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简要复述课文。 ⒋从男孩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真正的男子汉应具备“执着、助人、独立”等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⒈能概括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简要复述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内容。 ⒉从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男子汉应具备“执着、助人、独立”等特征,体会作者对所有男孩的殷切期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提出问题 ⒈板书“男子汉”,用字典查查这个词语的含义? 明确“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 ⒉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你认为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学生交流。(刚强、沉着、独立、果敢、顶天立地、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⒊指导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看来“男子汉”是个褒义词,一般用于称呼那些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堂堂大男人。你能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吗?(个别读、集体读) 说明: 对“男子汉”的理解词典中的表述较为抽象,对已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应重在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从学生的交流中,初步掌握学生的情感起点,为下面对文本的解读做铺垫。 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里,这个才几岁的小男孩具备男子汉的品质了吗?他能不能被称为“男子汉”?请大家一起走近—— 补完整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引读课题。 2、 作者简介 本文的作者是王安忆(出示王安忆照片),上海人,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等等,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说明: 由“男子汉”入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经验谈对它的理解认识,以此引出课题,提出问题,聚焦文本解读过程中的焦点所在。本文的作者王安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若过多介绍可能喧宾夺主,只要让学生稍作了解即可。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⒈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指的是谁?(姐姐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板书:小男孩 ⒉自读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男孩的?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3个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 小结:作者运用3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小标题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一般要求字数、结构相同。 ⒊分小组根据小标题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注意语言的连贯、通顺。 说明: 借助作家列小标题的独特表达方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即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知道用列小标题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并借助小标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味语言,解决问题 师:作家从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性格如此鲜明的小男孩,那么这个小男孩具备了哪些品质呢?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去好好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位一番,找出相关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机学习) ▲学习第一部分“他对食物感兴趣”,体会男孩性格上的执着 ⒈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简要说说,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⒉学生交流,归纳为:为吃小笼包能耐心等三刻钟;没吃的就专心地吃大拇指;向往去少林寺当和尚,得知和尚不能吃荤时,一再请求降低吃的标准。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并板书:执着; 读准“风靡”的字音,理解意思。 ⒊出示填空: 小男孩为了当和尚,虽然想吃( ),但是他只是选择吃( );尽管又很想吃( )和( ),可是宁愿只吃( ),难道他不是( )吗? ⒋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当《少林寺》……我们感到非常抱歉”,读出小男孩性格中的执着、率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