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一面》教学设计

http://www.newdu.com 2020-05-0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一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
    踱( )步 地jiào( ) 镶qiàn( ) 困jiǒng( )
    摩suō( ) 抖擞( ) 恣( )情 书脊( )
    jū( )躬 nüè( )待 hè( )然 yīn( )切
    ào( )悔 chóu chú( )( ) ( )唐
    二、读一读
    1、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完以后,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出故事情节。(抓住叙述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课文中三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找出来,说说你读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这三段外貌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想一想
    1、文中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
    2、文中称鲁迅是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对于这些称呼,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
    3、 仔细阅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设题目的,使学生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2) 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3)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四、练一练:
    阅读《孩子和书》一文,完成6—10题。(18分)
    ①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的一天,她在书库发现一个孩子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泪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
    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竟然就是当年的孩子!
    “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一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6.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大意。(3分)
    。
    7.第②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 ;(3) ;(4)淡忘自己的善举。 (4分)
    8.第⑨段画线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说说这处细节描写的作用。(4分)
    。
    9.联系全文回答:结尾处“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什么?(4分)
    。
    10.下面对文章的感悟,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B.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C.言必行,行必果。 D.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