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整理了初一生物学习案例(1),供同学们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 (1)概述肺通气的过程;(2)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3)说出平静时和运动后呼吸频率的不同,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2.能力: (1)通过演示“呼吸”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观察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知识介绍,过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开展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呼吸运动、肺通气的原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比赛吹气球,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增强自己的肺通气能力。 设计思路 1.以多媒体课件引入能引起悬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应该时时不忘探究。虽然在本节课中没有探究活动,但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体现探究的思想。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材料,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一个问题的解决又会引出新的问题,整个一堂课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3.通过课堂反馈可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查漏补缺。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其小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进入中学后,同样面临这种状况: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目的复杂多样,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差。加之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较多,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教学重点 ①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②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第一过程(即肺通气)。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原理。 教法设计 (1)引导探究法 本课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采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作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阅读、比赛和交流讨论等活动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2)演示教学法 本课教学以重点知识“呼吸运动的原理”为核心,通过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制作呼吸运动的模型(两种状态都应有);2.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呼吸的动态过程及吸气和呼气两种状态,便于对比)3.购置气球和软尺;4.胸廓的骨骼模型。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吸气、呼气的动态过程。 师:请大家认真仔细地观察画面,针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提出你想知道的问题。 (稍停片刻) 生甲:我想知道外界的气体是怎么进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 生乙: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生丙:我想知道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 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很多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三)学习新课 课件显示: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 问:什么叫肺的通气呢? (一生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肺通气) 课件显示:1.肺泡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问: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什么?(生答: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没有肌肉呢?(生答:没有。)既然没有肌肉,肺泡能不能主动地扩大?(生答:不能。) 出示:一只未吹的气球。 师:就像这个气球一样,气球自己能不能从外面主动地吸入气体,把自己吹大呢?请一学生来吹一下,吹大后,再把气放掉。(生答:不能。)那到底是什么外部力量让肺泡扩大的呢? 学生体验:请每位同学把双手放在胸部的两侧,先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仔细体验自己的胸廓的变化。 提问:吸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呼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吸气、呼气与胸廓变化有何关系? (生答:略。) 学生小结: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这说明吸气和呼气与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有关。 师:我们就把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称之为呼吸运动。 课件显示:2.呼吸运动。 (1)概念: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又是怎样完成的?为什么通过呼吸运动会实现肺通气呢? (引导学生看图10—5及相关文字,同时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课件显示: ①胸廓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②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容积有什么改变? ③为什么吸气时外界气体会进入肺,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可以顺利排出体外?这与胸廓容积的改变有什么关系吗? 师:胸廓能够扩大和缩小,这是胸廓的功能,它有这一功能显然跟它的结构有关,胸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生答:略。)是哪一部分引起胸廓运动的呢?(生答:肋间肌)需要说明的是: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在安静状态下进行的平和呼吸,是由肋间外肌舒缩引起的,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演示这个过程。 用课件再演示一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 课件显示: 讨论:①哪些因素会改变胸腔的容积? ①胸腔容积的改变如何影响肺泡的形状? ③肺泡的形态与气体流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课件显示:(2)原理 肋间外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胸廓容积扩大和缩小→肺容积扩张和缩小→气体进出肺泡(即肺的通气)。 师:现在我们弄清楚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即呼吸运动)是如何完成肺通气的,还知道通过测量胸围差可以间接反映肺通气量的大小,如何更直接知道肺通气量的大小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每一组选一个人参加。每个人先尽力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气球吹气(不能换气)直到不能吹出为止。用手捏住口子,不要让气跑了。气球里面的气体量就是你的肺通气量即肺活量,怎样算出具体的数值呢?(激励学生:曹冲小小年纪能称出大象的体重,你们肯定也能算出自己的肺活量!时间关系,请同学们下课后再交流自己的方法。)如何增大自己的肺活量呢?(通过体育锻炼) 设问: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程度之分,有快慢之分吗?什么时候快些?什么时候慢些?引起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回答。) (四)教学反馈与矫正、巩固 分发:平和呼吸时呼吸运动过程表,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 小组交流完成情况。 课件显示:表格的答案。(点击空白处即出现) (五)小结 这一节课的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当初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相信在你们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还有不清楚的吗?请提出来,我们一起帮助解答。(留足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并帮助解答。)现在请同学们用最简短的语言,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一生答: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六)布置新课题 通过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的通气,即外界的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到肺泡,肺泡内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又是怎样到达人体细胞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到达肺泡内的?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探讨的内容。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让学生沿着探究之路顺藤摸“瓜”,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路上,学生学会了与同伴相处、交流,学会了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存在的不足 初一学生还未学习物理,对“体积变化引起压强改变,气压差引起的气体进出”等物理知识不知道,导致学生在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时,思维明显跟不上,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透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