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木柄的铁锤一个,铁球一个,三角架一只,酒精灯一只,100ml烧杯一只,蒸馏水,冰块数块,石棉网一块,玻片一块,滴管和小烧杯(学生每人各一只)。 四、教学过程 ㈠复习提问 ⒈生物体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⒉生物与非生物有何联系? ㈡引入新课 生物与非生物尽管有许多不同,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即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㈢新课教学 ⒈物质 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课桌,凳子,黑板,窗。老师拿出带木柄的铁锤和铁球,指出:这些有一定形状并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叫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出示下列表格,让学生讨论并在相应物体和物质间用箭头连接: 物体课桌 凳子 黑板 窗 带木柄的铁锤 铁球 物质木 玻璃 铁 提问:根据表中物质组成物体的情况,可以归纳出物体与物质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讨论后指出: A、一个物体可以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如窗由木和玻璃两种物质组成,带木柄的铁锤由木和铁两种物质组成。 B、同一种物质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如木可以组成课桌、凳子、黑板、 窗、带木柄的铁锤;铁可以组成铁锤和铁球。 ⒉物质的状态 教师拿出冰块,让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放在一只烧杯中。放好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中装一部分蒸馏水,烧杯上盖一块玻片,老师介绍各仪器名称,并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⑴冰块慢慢变成了什么?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需要什么条件? ⑵水加热会有什么产生?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需要什么条件? ⑶玻片上观察到有什么 ?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 在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状态存在,即固态的冰、雪、雹,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当温度升高时,固态变成液态,液态也可以变成气态;当温度降低时,气态变成液态,液态变成固态。又如我们呼吸所需的氧气,在常温下是气体,在零下183摄氏度时会变成液态 ,在零下218摄氏度时,可变成固态。 提问:如果把铁加热,温度不断升高,预计能看到几种状态的铁? 老师在黑板上小结并填表: 状态名称名称名称规律 固态冰—2180c的氧固态的铁 温 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