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了初一历史教案: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供大家参考学习。本文主要内容是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第25课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天津市南开中学 王庆民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北魏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 2.思想教育: 认识北方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北方的统一和改革是人民的愿望,它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能力培养: 通过评述北魏孝文帝这个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更替。难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和意义。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史上总称什么?(学生答: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 2.导入新课 对,南朝是汉族地主政权。而同南朝相对立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这就是北朝。南朝在政治上是动荡的,在经济上是江南得到开发。北朝则出现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3.讲授新课 这一课就是要讲“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第25课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板书) 北朝先后包括五个朝代,几乎都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这一课就以介绍鲜卑族开始。 大家都知道,西晋初年,内迁的少数民族人数达到几百万人,历史上叫他们是“五胡”。这五个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分布的位置还记住吗?请翻开课本第142页,看一下《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图,匈奴是个古老民族,这时候已经衰落,塞内匈奴族逐渐同汉族等族融合,塞外匈奴族的广大地区,已被一个新兴的鲜卑族占领。你们看,鲜卑族控制的范围很广,东起辽河,西到新疆东部,东西绵延万里;北面到蒙古草原,南面至黄河,南北有七千里。当时鲜卑族还停留在原始社会,以畜牧射猎为生,刻木作符号,没有文字。鲜卑族又分为宇文部、慕容部和拓跋部等。其中拓跋部比较落后。它发源地在哪?前几年,我国文物工作者在大兴安岭北段,发现了拓跋部祖庙石室。课本里的插画,一个大山洞,那是大鲜卑山嘎仙洞。这就揭开了鲜卑族拓跋部发源地之谜。拓跋部又是怎样建立北魏这个国家的?北魏又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北朝就是以北魏开始的。 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板书) 1.北魏的建立(板书):远在西晋末年,鲜卑族拓跋部在山西的北部,建立代国。后来被前秦王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拓跋部的杰出首领拓跋珪趁机复国。386年,他即王位,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建国后,拓跋珪采取有力措施,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他的首要措施是“务农息民”。他重视农业,亲自耕田,作老百姓表率。他改变鲜卑人只知畜牧的习惯,使他们分地定居,耕种土地,给国家缴纳租赋。鲜卑贵族也渐渐转化为地主。这就使北魏的封建经济关系得到发展。拓跋珪的又一项关键措施是重用汉族地主,接受汉族政治制度,制定官制、法律。汉族士人张衮、崔宏最得信任,自剌史、太守、尚书郎以下官员,一般都任用汉族士人。凡是来求见的士人,一概引见,量才录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