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选自屈原的《九歌》,是一首哀悼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祭歌。祭奠逝者,往往有一种悲痛难抑的哀情,然而,这首歌虽然也有对他们牺牲的深深哀悼之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拼杀英勇无畏的情状,交织着诗人对他们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成为一首激励后人的壮歌。阅读本诗,要注意诗人展现的场面和表达的感情。 那么,诗人是如何描写战争的呢? 诗人善于剪裁,将战士们奋勇与敌人拼杀的整体场面和主帅擂鼓助战的特写镜头结合起来写,突出了惊心动魄、杀声震天的战争场面。突出将士们拼战沙场、视死如归的的豪情。 前四句先从整体上写战士们的拼杀,他们“操吴戈”“被犀甲”,在纷飞的箭矢中奋勇争先,车毂都与对方的车毂纠缠在一起。在这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敌人却如乌云般涌来,旌旗遮蔽了天空。虽是敌众我寡,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人人奋勇争先。接下来四句,诗人用了特写镜头突出我方主帅誓死不退、击鼓励众的情景。敌人已经突破了我们的防线,冲垮了我们的行阵,护卫们都已或死或伤,此时,主帅依然毫不退缩,他将车轮埋住,捆住战马的四足,稳定好战车,再坚定地站立其上,高举鼓槌,擂响战鼓,以自己的绝不动摇的姿态激励着战士们奋勇拼杀,突出了主帅的坚定无畏。接下来两句,诗人简要概况了战争的结局: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在天地神灵的震惊和怨怒中,我军将士全都壮烈牺牲,尸横原野! 在叙事的基础上,诗的后八句,诗人重在抒情和议论。他哀悼着将士们的牺牲,高度赞扬他们视死如归、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他们出征之时,就抱定了为国献身的决心,他们就这样牺牲在原野之上,在远离故土家园的地方;他们的身体与头颅虽已分离,但他们的弓、剑依然紧握在手,他们为国的忠心却丝毫未变。此情此景,让诗人深深叹息,哀悼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诗人的哀伤只是暂时的,最后四句,诗人突出了将士们牺牲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勇敢、顽强和刚毅,这种精神是永远杀不死的。诗人高度赞扬着勇士们的视死如归,指出他们的英灵不泯,他们刚毅的魂魄使他们成为鬼中的豪杰,这将会激励更多的勇士为国奋斗牺牲。 《国殇》以悲壮的内容,雄浑刚健的风格,展现了将士们捐躯沙场的壮烈和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它以极小的篇幅写出了大场面、大气象,展现了大境界、大精神,成为传颂千古的爱国诗篇。整首诗中,诗人极力赞美了忠勇的将士们与敌拼杀、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对他们牺牲的深深惋惜,更热情讴歌了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使这首祭歌不堕落成一阵哀婉的叹息,而奏响成为一首激昂的壮歌,让更多的将士们从中获得了巨大的鼓舞和勉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