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关键词:读 预习在语文学习中是至为重要的,将决定着课堂学习的质量。如何有效预习,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仍然有必要再强调。 语文预习,“读”最关键。一篇文章,至少读两遍。 初读,主要是扫除字词障碍,要充分利用工具书解决字音、词义问题。 再读,主要是了解文章主体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读,不仅仅是朗读,还要注意默读,带着思考的细读。 第二个关键词:思 “读而不思则罔”,一篇文章的预习,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思考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何怎样写。从小的方面来说,主要思考语言的内容(意思、情感、思想)与形式(手法、妙处) 第三个关键词:理 这里的“理”,指梳理,理线索、理内容、理结构。 如《荷塘月色》可这样“理”: 1、线索与结构 明线(游览线)——外结构(圆形结构) 出家门走小路观荷塘观四周回家门 暗线(感情线)——内结构(圆形结构) 不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失宁静 2、内容 “荷塘月色图”中荷花袅娜清丽,明月皎洁清明,画面色调淡雅,环境清幽宁静,没有现实世界中的喧嚣、复杂。它所象征的世界是自由的,超凡脱俗的,是朦胧飘缈的,是一代知识分子“不宁静”的心态中升华出来的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或者说是朱自清的梦。 “江南采莲图”中红花绿水碧叶、红男绿女蓝天,色调明丽浓郁,情感热烈活泼。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那种热闹和风流,那种富有情趣,展现了丰盈饱满、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人性美。这是江南水乡文化的显现。江南文化是自由的文化,是自如的文化,充满生机的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而这正是朱自清的梦中之“梦”。 如果说荷塘月色图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那么江南采莲图就是一幅活泼鲜明的水彩画。但是这一静一动,一冷一热里却传递着共同的精神内涵,那就是:自由、和谐、美好。 第四个关键词:问 伴随着“读”与“思”,“问”自然相伴而来。所谓“问”,就是凡词、凡句、凡思想内容、凡艺术特色,多问些为什么。一篇文章的“问”,可由粗到细,大的方面,至少要问这样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 《荷塘月色》可由粗到细,提如下一些问题: 1、《荷塘月色》写了哪三幅图景?(现实生活图景、荷香月色、江南采莲) 2、为何要写这三幅图景? 3、作者是怎样写荷香月色的?“荷香月色”和“江南采莲”两幅图景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4、下列表朱自清情感句中加点的虚词有怎样的作用?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3)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5)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5、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艺术效果?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下列句子是否在全文中显得不协调? (1)峭楞楞如鬼一般。 (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如此等等。 第五个关键词:品 在“读”的时候,不妨自品一番。如何“品”,从范围来说,可以是词,可以是句,从方法来说,实用的有“替换法”“删除法”“改动法”“比较法”“想象法”“揣摩法”“剥笋法”“批注法”“提问探究法”“上下关联法”“外引内联法”等。 “品”最好落实在书上,先圈点,再批注,若有时间,能形成语感小随笔,是特别妙的。 由于是预习,加之是自主研读,所以存在疏漏是难免的,存在不足甚至错误也是可能的,但是这样的预习却是具有实效的,若真正落实到位,会为课堂进一步学习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预习,我们倡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