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背诵课文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深化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及哲理的领悟,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使知识内化为素质,进而不断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发展学生 的语文素养。然而,面对数量众多的课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呢?
一、分解法
H*西蒙的实验表明,记忆容量的决定因素取决于记忆的块数,如果增加块的大小,记忆容量中块的数目就会减少。因此,学生在背诵课文时必须构造适合自己的记忆单元。一篇课文总是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阶段等角度分成若干个段落,同样,每段课文还可以分成若干层,而每层课文又是由若干句话组成的。因此,在背诵课文时,首先应该看一看本段课文是由几句话组成的,在弄清各句话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给本段课文分层,然后逐句、逐层、逐段诵读,直至成诵。
二、对比法
在给文章各段分层并熟读各层课文之后,应该注意通过抓住各层、各段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记忆。比如,有些诗歌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段落结构,甚至部分语句完全重复,学生在背诵时,应该联系相同或相似的两段课文,抓住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记忆。对于大部分的文章则要抓住各层、各段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中内在的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进行背诵,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骨架法
在识记了各层、各段课文,理清各层、各段内容之间的关系之后,要正确的背诵课文还必须对课文的整体进行重现。西蒙的实验还表明,不同的组块方式,记忆的容量也不同,若以一个字词为块,可以记住8-10个字;若以短语为块,可以记住16-20个字;若以一句律诗为块,可以记住20-28个字。因此,学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重现一句话、一层课文;抓住关键的句子重现一段课文;抓住过渡句重现全篇课文。关键词的链接构成一层、一段课文的骨架;关键词、关键句的组合链接构成整篇课文的骨架,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结构,使记忆中的分散的课文系统化。
诵读课文最重要的是,刚开始读课文时就必须读准每个字音,正确停顿并注意体会句子的语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背诵课文时,应该像是在说话、在演讲,而不是机械地吐出一个个的字音,从而达到朱熹“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要求和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