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现代阅读文解题技巧(七)

http://www.newdu.com 2019-11-04 普惠英才 佚名 参加讨论

    七、分析观点态度
    
    14.从目的、启示处开窍
    [开窍门路]我们阅读文章,通过理解语词、语句,通过归纳文章段落大意,最终目的还是要了解这篇文章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表明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把握、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给你的启发处开窍,具体说来就是速读文章之后,你就两个问题找一下总体感觉:①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②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什么有益的启示?第一个问题需要进行客观分析,第二个问题需要寻找自我感觉,两者的结合点即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概括主旨的一般规律来进行验证:①记叙文的主旨,往往是通过议论、抒情来画龙点晴的,应以人物性格为主要依据。②议论文的主旨,往往在序论中点明,在结论中重申。③说明文的主旨,在于介绍的主要内容及说明的主要内容。
    [开窍练习]199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30题。
    我国竹画从整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特点?根据这段文字简要答出三点,有的可以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不超过60个字。
    附原文: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头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韩的《秋斋》:"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出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很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善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若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这道题采用问答式题型,题干指示了答题思考的方向,"从整体上"和"主要特点"两个词语是我们需要着意领会的关键词,因为他们决定了答题的范围和意向,阅读全文,使用我们前面提到的方法,可以找到答案。我国画竹的主要特点可规纳为以下几点:①是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②能象征中华民族的品格;③有自己独到的技法(风格多样、技法高超);④竹诗竹画相配。以上四点都是该文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现的观点,也包含作者对我国竹画艺术的肯定态度。
    [开窍练习]阅读下文,简要说明"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是根据叔本华的说法。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中与万物无异,所以说"无我",说"以物观物",则指写直觉中的境界。
    从"无我之境"看,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作者当时的心理较平静,没什么激情,王国维称这种心境——"物",这时凭直觉去观察外物,他称为"以物观物"。这时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情感,由于这种情感是由外物引起的、传来的,所以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际上这情感是作者本身具有的,是接触某种景物后,又被唤起来了。例如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说"采菊",说"悠然见南山",显然有个"我"在,可见"无我之境"还是有"我"的。在《归去来兮辞》里把自己的辞官归隐比作"鸟倦飞而知还",所以见到"飞鸟",才引起作者的感触。
    "有我之境"指的是缘情写景,是说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的时候看到的一切景物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的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所以"物皆着我之色彩"。像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一位女子思念自己的情人在外游荡不归,无法留住,所以把自己的感情加到景物之上,把花人格化了,以表达自己的感触。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园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写作者遭贬谪后悲苦的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看到的是"孤馆春寒",再加上一个"闭"字,显得孤独寂寞而凄冷,听到的是杜鹃哀鸣,又"斜阳暮"的时候,更显得悲苦。
    由此看来,"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其不相同的地方。
    (解题思路:按照上面我们介绍的方法,仔细分辨"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可知他们的相同点是:"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中都有"我"和"景","我"就是"情"。不同点是:"有我之境"的"境"不是由景引起的,而是缘情写景;"无我之境"的"境"是由景引起的,是触景生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