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22分) 5.阅读下面小说《偷书贼》一书的相关内容。完成5-11题。 偷书贼 [澳]马克斯•苏萨克/著 孙张静/译
全体犹太人都到达后,他们的脚步声震动了地面。他们瘦削憔悴的面容上的那双眼睛尤为显眼。还有尘土,他们都被尘土包围,在士兵的推搡下,他们的脚步踉踉跄跄﹣落在后面的囚犯要被迫跑上几步才能赶上这支营养不良的队伍。 莉赛尔注视着这一切,她相信这些人是活着的人里面最可怜的灵魂。他们因为所受的非人折磨而拉长了憔悴的脸。他们一路受尽饥饿之苦。一些人只顾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好避开围观者的目光;有些人哀求地看着赶来欣赏他们受辱的人们,这是他们死亡的前奏;还有人渴望着能有人,随便什么人,能走上来抱住他们。 不管围观者是带着骄傲、鲁莽还是耻辱来看这场游街,都没有人走上前打断它,目前还没有。 有时,一个男人或女人﹣﹣不,他们不是男人和女人,他们只是犹太人﹣﹣会在人群中看到莉赛尔的脸。他们会回避她的目光。偷书贼只能无助地望着他们走远。她只能希望他们能够读懂她脸上深藏的怜悯,并且能意识到这是真切的悲伤,不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前进的队伍里,有个人的年纪比其他人都大。 他留着胡子,衣衫褴褛。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极度的痛苦。虽然他的身体轻飘飘的,但他的双腿还是承担不了这一点点重量。 有好几次,他都倒了下去。 她的半边脸贴在地面上。 每次都有一个士兵站在他身边。“站起来,”他冲着老人吼道,“站起来。” 老人跪着站起身,艰难地向前走去。 每次,他刚刚赶上队伍的尾巴,就会失去动力,再次摔倒在地。他后面还有很多人﹣﹣足足有一卡车的人﹣﹣威胁着要超过他,把他踏平。 他的手臂颤抖着想支撑起身体,那痛苦的样子惨不忍睹。他们又一次让开,然后他站起来,又走了几步。 只要再给他五分钟,他一定会掉进德国人的阴沟里死去,他们对此听之任之,眼看这一切即将发生。 这时,有一个人。 汉斯•休伯曼走过来。 一切在瞬间发生。 老人挣扎着前进时,那只紧握着莉赛尔的手松开了,她感到自己的手一下子打在屁股上。 爸爸走到校车胖,拿出一样东西。他推开围观的人群,走到路中间。 那个犹太人站在他面前,准备接受另一番羞辱,可是他和旁人一样,看到汉斯•休伯曼像变魔术似的递过来一片面包。 犹太人刚接过面包就倒在地上,他双膝跪地,抱着爸爸的小腿,把脸埋在中间,感谢爸爸。 莉赛尔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幕。 她的眼里满含着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 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时,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他们鱼贯而行,如同一片人潮。 一个士兵走过来,发现了这起罪行。他审视了跪着的老人和爸爸一番,又把目光投向围观的人群,然后稍加思索,就从腰间取下鞭子,开始鞭打。 犹太老人被打了六下,鞭子落在他的背上、头上、还有腿上。“你这头肮脏的猪!”鲜血从他耳边滴下来。 接着,轮到了爸爸。 又有一只手握紧了莉赛尔的手。她惊怒地朝旁边看去,鲁迪•斯丹娜(莉赛尔的伙伴)紧张地咽着唾沫,目瞪口呆地看着汉斯•休伯曼被当众鞭打。鞭子的声音让莉赛尔头晕目眩,她估计爸爸身上肯定被打得皮开肉绽了。他被打了四鞭子,随后倒在地上。 那个犹太人最后一次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他飞快地回头看了一眼,朝独自跪在那里的人最后投去悲哀的一瞥。因为挨了四鞭,那人的背还在火辣辣的痛,他的膝盖也跪疼了。不过,这个老人会带着尊严死去,或至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死去。 (节选自《偷书贼》第七章P265~267,略有删改) 致中国读者的信
【背景概览】 5.《致中国读者的信》放在《偷书贼》(孙张静/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正文之前。你认为作者写这封信有哪些用意?(3分) 答: 6.阅读《致中国读者的信》,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 )(2分) A.作者使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价自己这部小说的。 B.《偷书贼》这本书对作者与读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作者当初的想象。 C.作者十分在乎别人对《偷书贼》这本书的评价。 D.作者认为《偷书贼》是他生命的全部,是自己最好的一次创作。 【文本细读】 7.《致中国读者的信》写道“在同一时刻里,伟大的人性尊贵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小说中莉赛尔、汉斯•休伯曼和纳粹士兵的行为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请概括小说节选内容的相关情节,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2分)
8.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①她的眼里满含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满含”一词足见莉赛尔情感的强烈,请分析她满含泪水的原因。) 答: ②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过,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其他犹太人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小事?) 答: 9.汉斯•休伯曼给犹太老人递面包,并不能改变老人的命运,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文学聚焦】 10.下面是两位文学爱好者阅读《偷书贼》节选内容和《致中国读者的信》后的对话。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3分) 同学甲:小说创作的灵感往往来自现实生活。读了《致中国读者的信》,我发现选文情节就是在信中故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很多内容是虚构的。 同学乙:没错,这样的加工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往往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更曲折生动,主题更鲜明深刻。就拿《偷书贼》节选内容来说吧,。 【文本勾连】 11.《偷书贼》讲述了“一个文字喂养人类灵魂的故事”(封面语),节选内容表现了汉斯•休伯曼妇女善良品质。那么,他们的善良和文字的力量是否存在关联呢?请联系一下其他章节的节选内容,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5分) 【内容一】 莉赛尔首先庆幸的是爸爸发现了那本书(《掘墓人手册》),其次,她为汉斯•休伯曼在她的教育中所起作用而感到无比骄傲。她写道:“但不久我就了解到,文字和写作正将拯救过他(指汉斯•休伯曼)的生命” (节选自《偷书贼》第一章P40,有删改) 【内容二】 纳粹兵头目决定要用文字来统治世界。……德国成为了一片被“思想”统治的土地。 接下来,他的人民被文字武装起来,人人都兴高采烈。 …… 但是,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真正力量的人。有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指莉赛尔)就是这样的人。她被誉为那个地方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人,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文字,一个人该是何等脆弱。 (节选自《偷书贼》第八章P301~302,有删改) 答: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5.(3分)向中国读者表达善意;介绍《偷书贼》创作缘由,吸引读者;高度评价本书,有推介之意. 6.(2分) D 7.(2分)①父亲冒险给受尽屈辱,垂死的犹太人送面包.②纳粹士兵鞭打犹太老人和汉斯·休伯曼。 8.(4分)①莉赛尔看着爸爸冒险帮助一个垂死的犹太老人,使老人在绝望中感受到温暖.这种严酷氛围中的温情场景深深触动了善良的莉赛尔,她因此满含泪水。 ②犹太人一路遭受非人的折磨,内心早已绝望,难以相信会有人帮助自己;在他们看来,送面包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不值得冒险去做,因此他们对汉斯﹣休伯曼的善举感到不可思议。 9.(3分)汉斯这样做虽然无法改变老人的命运,但至少可以用小小的善举温暖老人的心灵,让老人带着最严死去。 10.(3分)示例:小说增加了大量对犹太囚犯的描写.写出了他们麻木、绝望和极度悲苦的心境,让读者深深感受到纳粹暴行带给犹太人身心的伤害。 11.(5分)该题分层赋分 (1)不存在关联。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二者无关系。 示例一:父女的善良和文字的力量是两回事。 实例二:父女的善良和文字的力量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简单分析两者无关联的原因。 示例三:父女的善举只是出于他们善良的本性,阅读则是他们的爱好,两者并无关联。 示例四:父女帮助老人是因为他们有爱心,阅读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两者并无关联。 第三层:理解较深刻,能较深刻的分析两者无关联的原因。 示例五:纳粹头目用文字统治世界,纳粹士兵因此变得残暴,灭绝了人性,但是父女的举动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人性之美,这说明文字的力量在他们身上并未产生影响。 示例六:文字有善恶两种力量,文字之恶会毒害心灵,文字的善能够喂养人的灵魂.父女非人灵魂受着文字之善的滋养,但这种善还不足以让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帮助犹太老人。 (2)存在关联。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二者之间存在关系. 示例一:文字阅读使父女保持善良品行。 实例二:文字的力量影响了父女的善举。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简单分析两者的关系。 示例三:文字的力量曾经拯救过汉斯的生命,这就使汉斯也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帮助犹太老人。 示例四:文字的力量曾经拯救过汉斯的生命,汉斯教莉赛尔阅读,用文字的力量影响莉赛尔,因此汉斯父女的善举跟文字的力量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三层:理解较深刻,能较深入分析两者的关系。 示例五:文字的力量曾经拯救过汉斯的生命,也深深影响着女儿莉赛尔,给予父女俩正面的力量.文字对人的影响虽然也有恶的一面,但莉赛尔作为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人,是真正懂得文字力量的人.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汉斯父女从文字里汲取力量,永葆人性的美好,让自己变得强大和勇敢,敢于不顾一切地去拯救那些可怜的灵魂.因此,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