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4~15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①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②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③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1本诗是作者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后,随高仙芝来到凉州城的天宝十年(751年)三月所作。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②沽:买或卖。首句为“卖”,末句是“买”③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14.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A.诗的开头两句用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花门楼前酒店里。七十老翁热情待客,美酒飘香。春光初临,暖意融融。 B.“老人七十”“千壶百瓮”用夸张手法,写边塞安定,市井俨然的时代氛围,为下文“戏问”作铺垫。 C.三四两句紧扣诗题“戏”字,但不写买酒过程,而是用榆钱外在特征来表现春色之美,又写店中老翁和酒客的和乐气氛。 D.诗人想象,将生活细节化成诗,尤其是三四句,诗人刚到新的地方,就微服私访,用严肃庄重的口气询问老翁:“老人家,摘一串白灿灿的榆钱买你的酒,您肯不肯呀?” E.这首诗写诗人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树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表现诗人激动、陶醉的心情。 15.本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本诗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D(选对1个2分,选对2个5分) B(“夸张手法”错用,应是“烘托”的手法) D.(“微服私访”纯属歪曲。“用严肃庄重的口气”曲解文意,此应为“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 15.(1)在表现手法上,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老人七十仍沽酒”是白描;“道傍榆荚仍似钱”是描写,又是联想,平时的诗句,显示了亲切的情趣。 (2)从语言形式上,口语化的诗歌语句。“千壶百瓮花门口”“摘来沽酒君肯否”写人物活动的场 景,人物音容笑貌生动形象,语调诙谐幽默。 (3)以景寄情。“道傍榆荚仍似钱”用比喻手法写凉州早春之景,有实有虚,写出诗人为春景陶醉的轻松心情。 (每点3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如“虚实相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