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17题。(13分)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 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释】: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天下缟素 缟素: (2)长跪而谢之 谢: (3)亲尝教以兵 兵: (4)其将何以当之 当: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要离之刺庆忌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子南方之传士也 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D.时宿于野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2)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17.【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郑同,你更欣赏谁?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3分) 答案: (二)(13分) 14.(4分)(1)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2)道歉 (3)兵法 (4)抵挡,防御 (每小题1分) 15.(2分)D (D项的“于”字都是在;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项:用/因为;C项:判断句的标志/句末语气词) 16.(4分) (1)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现在加上我就将成为四个人了。(2分) (2)兵法本就是天下狡诈的人所喜欢的东西 ,我原本就猜到大王您会不喜欢它。(2分) 17.(3分)答案示例: (1)唐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等地方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的人。 (2)郑同:“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等地方可以看出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迂回委婉、谦虚文雅的人。(言之有理即可,性格1分,分析2分) 附:课外文言文翻译: 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见教?”郑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当然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他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 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 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寡人请求你多加指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