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李参,字清臣,郓州须城人。以荫知盐山县。岁饥,谕富室出粟,平其直予民,不能籴者,给以糟籺,所活数万。 通判定州,都部署夏守恩贪滥不法,转运使使参按之,得其事,守恩谪死。知荆门军,荆门岁以夏伐竹,并税簿输荆南造舟,积日久多蠹恶不可用,牙校破产不偿责。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遂除其害。 历知兴元府,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羡粮。熙宁青苗法,盖萌于此矣。 朝廷患边费益广,参建议辇钱边郡,以平估籴,权罢入中法,从之。比其去,省榷货钱千万计。召为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与安抚使郭申锡相视决河,议不协;又与真定吕溱相恶,二人皆得罪,参移使河东,知荆南。 嘉祐七年,召为三司使,参知政事孙抃\曰:“参为主计,外台将承风刻剥天下,天下之民困矣。”乃改群牧使。诏王安石、王陶置局经度国计,参言:“官各有职,臣若不任事,当从废黜。不然,乞罢此局。”从之。 治平初,加集贤院学士、知瀛州,赐黄金百两,帅臣有赐自参始。再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蕃酋药家族作乱,讨平之,得良田五百顷,以募弓箭手。居镇阅岁,未尝以边事闻。英宗遣使问故,对曰:“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以寇贻主忧。”以疾解边任,判西京御史台,起知曹、濮二州。神宗久知其才,书姓名于殿柱。以知永兴军,不行,卒,年七十四。 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选自《宋史•李参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B.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C.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D.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屈平字原,曾点字皙,李白字太白,李渔字笠翁。 B.“荫”,即恩荫。又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C.“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迁谪”表示升职;“左迁”表示削职降级等。 D.“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兰台、乌台、宪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参关心民生。他任盐山知县时,遇到荒年,就告谕富有人家拿出粮食,平价售给百姓,有贫穷买不起的,就发给酒糟和粮食的碎屑,救活了几万人。 B.李参敢于改革。任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时,为解决兵士缺粮问题,他参考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先贷钱给百姓,待粮食收获后以粮偿贷,史称“青苗钱”。 C.李参懂得应变。在朝廷为边防费用增加而担忧的时候,他建议运钱到边界各州,平价买进粮食,为朝廷节省了数以千万的边防货物交易费用。 D.李参练达能干,得到朝廷的重用。他提出的建议常被采纳,他加官后作为长官受到赏赐,后来神宗赵顼甚至把李参的名字写在殿柱上以示推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遂除其害。(5分) (2)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以寇贻主忧。(5分) [参考答案] 10.B 11.C(“迁谪”表示降职) 12.B(“熙宁青苗法,盖萌于此矣。”王安石变法,其主要内容之一的“青苗法”借鉴于李参当年在陕西所推行的“青苗钱”。) 13.(1)李参请求冬天砍伐竹子,估计其费用来供给,其余的招募商人和他们做买卖,于是除去了这个祸害。(度,估量,估计,1分;市,交易,做买卖,1分;补出“与”后面省略宾语,他们,1分;句意2分) (2)守将在边境,希望没有事端(发生)罢了,不敢随意用贼寇给君主带来忧虑(不敢随意用贼寇招致君主忧虑)。(期,希望,期盼,1分;妄,胡乱,任意,随意,1分;贻,造成,招致,带来,给予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参字清臣,郓州须城人。因恩荫爲盐山县知县。遇到荒年,告谕富有人家拿出粮食,平价售给百姓,有贫穷买不起的,就发给酒糟和粮食的粗屑,所存活的有几万人。 作定州通判,都部署夏守恩贪污不守法,转运使命李参审查他,查清了这件事,守恩被贬谪而死,掌管荆门军,荆门每年在夏季砍伐竹子,征税并输送到荆南造船,堆积的日子久了,很多都生虫变坏不能用,牙校破产也不能偿还债务,李参请求冬季砍伐竹子,估计其费用来供给,剩余的招募商人和他们做买卖,于是除去了这个危害。 历任兴元府知府,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他所管辖的地方有很多戍守的士兵,常以粮少为苦。李参审查其短少之数,让百姓自己估量麦子和粟米的剩余,先借钱给他们,等粮食成熟后偿还官府,号称“青苗钱”。经过几年后,仓库中有多余的粮食。熙宁年间的青苗法,实萌芽于此。 朝廷忧虑边防费用越来越大,李参建议运钱到边界诸州,以平价买进粮食,暂时停止入中法,朝廷听从了他。等他离职时,节省专买钱以千万计。召爲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爲河北都转运使。他和安抚使郭申锡视察决口的黄河,议论不合;又和真定府的吕溱关系不好,两人都得罪,李参移爲河东转运使,又知荆南。 嘉祐七年,召爲三司使,参知政事孙抃\説:“李参做主管财政的官,外任官员将会附和他的作风去搜括天下的财货,天下的百姓将困乏了。”于是改爲群牧使。皇帝下诏叫王安石、王陶设局规划国家开支,李参説:“设官各有其职,臣如果不称职,应当罢免。不然的话,请求撤销此局。”朝廷接受了这个意见。 治平初年,李参加官爲集贤院学士、瀛州知州,赏赐他黄金一百两,任帅臣者受赏赐是从李参开始的。两次升迁后担任枢密直学士、秦州知州。蕃人酋长药家族作乱,李参加以讨伐平定,得到良田五百顷,用来招募弓箭手。在镇守地过了一年,从未有边界冲突上奏。英宗派人问其原因,回答説:“守将在边界上,只求没有事端发生而已,不敢胡乱地用贼寇给君主带来忧虑。”因病免去边境官职,担任西京御史臺通判,又起用爲曹、濮二州知州。神宗久已知道他的才能,把他的名字写在殿柱上。担任永兴军知州,未到任,去世,年七十四。 李参没有学术,但刚强果断严厉苛刻,喜欢揭发隐藏的奸邪,从不宽贷,事情一到手就办,即使是簿书中的小事也不遗漏,当时称爲能干的官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