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注】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起笔照应标题,交代了作者在一个温暖的天气里游览江亭、吟诗望远,自然引出后文的内容。 B.诗人运用王羲之“坦腹”的典故,除了写出自己舒身仰卧、坦露胸腹的状态,更是为了显示自己才华卓异。 C.颔联写诗人观水望云,俯仰之间,动静相衬,与“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王维的宁静内心高度吻合。 D.颈联运用叠词将晚春的寂寂、万物的欣欣向荣传神显现,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尾联有版本作“故乡归未得,排闷强裁诗”,看似跳跃,其实与前文有内在的衔接,也未为不可。 15.本诗貌似闲适,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答案: (二) 14.BCB项“更旨在表明自己才华卓异”错误。C项颔联诗人的内心感受与王维这句诗中不同。 15.①颔联写诗人无意与流水相争而愿与白云一起悠闲,看似恬淡,实则写出了诗人原有的满腔抱负及竞争之心。只因流水缓缓、白云悠悠,并因客观形势才暂缓入世之心。②颈联融情入景,写出内心的寂寞,众荣独瘁的悲凉。③尾联更是通过皱眉的神态将自己对江东战事的关切、忧虑时局的苦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赏析: 杜甫居于成都草堂时,生活暂时比较安定,有时也到郊外走走。表面看上去,“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象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我此时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我此时的闲适心情全没两样。仇兆鳌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注》)是从这方面理解的,可惜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 “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无谓,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自己为难。在平时,本是极不愿意“迟迟”的,如今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真是“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下面第三联,更是进一步揭出诗人杜甫的本色。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此时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己无关,引不起自己心情的欣悦,所以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此时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读到这里,回顾上联的“水流”“云在”,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岂不是更加明白了吗!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李光弼于是年春间大败于邙山,河阳、怀州皆陷。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 (责任编辑:admin) |